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3年10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00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

  • 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 B.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
  • C.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
  • D.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的动力
  • E.降低了各国对外经济的依存度
10

公司制企业的形式主要有( )

  • A.独资公司
  • B.合伙公司
  • C.无限责任公司
  • D.有限责任公司
  • E.股份有限公司
11

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有( )

  • A.减少再分配的支出
  • B.提高劳动生产率
  • C.节约生产资料
  • D.降低工资
  • E.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
12

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

  • A.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劳动者的收入
  • B.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的收入仍占较大比重
  • C.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水平是其他劳动者收入的参照标准
  • D.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 E.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没有非劳动收入
13

在资本周转中,生产时间包括( )

  • A.购买时间
  • B.劳动时间
  • C.正常的停工时间
  •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 E.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14

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较( )

  • A.竞争的目的不同
  • B.竞争的手段不同
  • C.竞争的范围不同
  • D.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
  • E.竞争的后果不同
15

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C.一般价值形式
  • D.相对价值形式
  • E.货币形式
16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主要包括( )

  • A.劳动者本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B.劳动者抚养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 D.劳动者购买劳动工具的费用
  • E.劳动者购买原材料的费用
17

以下属于商品经济特征的有( )

  • A.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经济形式
  • B.劳动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 C.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 D.通过计划方式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 E.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18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 C.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 D.将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劳动转化为私人劳动
  • E.将商品价值转化为价格
19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决策是( )

  • A.临时性的策略
  • B.阶段性的举措
  • C.长期的基本国策
  • D.局部性的发展战略
20

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深化
  • B.商品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 C.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1

社会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运用( )

  • A.经济手段
  • B.行政手段
  • C.政治手段
  • D.道德手段
22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 )

  • A.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 B.中间产品总量
  • C.中间产品和劳务总量
  • D.全部产品和劳务总量
23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按最终用途可分为( )

  • A.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
  • B.投资和储蓄
  • C.积累和消费
  • D.进口和出口
24

国民收入可以表示为( )

  • A.c+v
  • B.c+v+m
  • C.v+m
  • D.c+m
25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

  • A.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 B.社会总供给要大于社会总需求
  • C.社会总供给要小于社会总需求
  • D.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均保持不变
26

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

  • A.经济总量增长
  • B.经济效益提高
  • C.科技发展和创新
  • D.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7

经济增长反映的是( )

  • A.经济总量的增长
  • B.生态环境的保护
  • C.社会稳定的程度
  • D.人民生活的改善
28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 A.主体
  • B.主导力量
  • C.重要组成部分
  • D.补充
29

现阶段我国劳动者的主要收入为( )

  • A.劳动收入
  • B.资金收入
  • C.资本收入
  • D.福利性收入
30

既属于商品市场,又是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

  • A.生产资料市场
  • B.劳动力市场
  • C.金融市场
  • D.消费品市场
31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是( )

  • A.危机阶段
  • B.萧条阶段
  • C.复苏阶段
  • D.高涨阶段
3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

  • A.生产绝对过剩
  • B.固定资本更新
  •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社会总供给不足
33

金融寡头实现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

  • A.股份制
  • B.参与制
  • C.合作制
  • D.个人联合
34

垄断组织的实质在于获取( )

  • A.利润
  • B.平均利润
  • C.垄断利润
  • D.绝对利润
35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 A.社会预付资本
  • B.社会剩余价值
  • C.社会总产品
  • D.社会总产值
36

以下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 A.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 B.机器、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
  • C.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
  • D.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
37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 A.(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量
  • B.(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可变资本总量
  • C.(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固定资本总量
  • D.(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流动资本总量
38

商品的社会价值超过个别价值的余额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
  • B.超额剩余价值
  • C.利润
  • D.平均利润
39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 )

  • A.价值增殖中的作用
  • B.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
  • C.资本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 D.剩余价值分割中所占的份额
40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绝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
  • B.相对剩余价值
  • C.超额剩余价值
  • D.超额利润
41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

  • A.成正比
  • B.成反比
  • C.时而成正比时而成反比
  • D.无关
42

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 )

  • A.它不是劳动产品
  • B.它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 C.它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 D.它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3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

  • A.成正比
  • B.成反比
  • C.关系不确定
  • D.没有关系
44

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支付手段
  • D.贮藏手段
45

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

  • A.个别劳动时间
  •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必要劳动时间
  • D.剩余劳动时间
46

以下物品属于商品的是( )

  • A.腐烂变质的食品
  • B.阳光
  • C.木工做的家庭自用的小木凳
  • D.联想公司生产的电脑
47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社会分工的发展
  • C.科学技术的进步
  •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