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3年1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00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 )

  • A.统一的市场
  • B.开放的市场
  • C.竞争的市场
  • D.有序的市场
  • E.集中的市场
10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社会保险
  • B.社会救济
  • C.社会资助
  • D.社会福利
  • E.社会优抚
1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资本组织形式有( )

  • A.股份公司
  • B.垄断资本组织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D.国际垄断组织
  • E.国际垄断同盟
12

资本主义银行利润( )

  • 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 B.由贷款利息的总和构成
  • C.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
  • 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 E.通过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
13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 )

  • A.在全部资本中可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
  • B.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
  • C.资本对劳动力需求有时绝对减少
  • D.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 E.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14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包括( )

  • A.生产资料再生产
  • B.消费资料再生产
  • C.生产关系再生产
  • D.简单再生产
  • E.扩大再生产
15

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对比可以看出( )

  • A.前者的货币是充当流通媒介的货币
  • B.后者的货币是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
  •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D.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殖
  • E.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16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 A.商品价格水平
  • B.货币流通速度
  • C.市场竞争程度
  • D.待售商品数量
  • E.社会劳动生产率
17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 )

  • A.单位商品价值降低
  • B.劳动力价值升高
  • C.劳动力价值降低
  • 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 E.剩余劳动时间延长
18

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有( )

  • A.劳动强度
  • B.劳动熟练程度
  • C.商品的供求状况
  • D.商品的使用价值
  • E.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
19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是( )

  • A.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
  • B.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 C.微观竞争的重要杠杆
  • D.微观竞争的前提条件
20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 )

  • A.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 B.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
  •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D.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
21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 )

  • 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 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 C.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 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22

积累基金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 A.扩大生产基金
  •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 C.社会后备基金
  • D.重要物资储备基金
23

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 )

  • A.国有经济
  • B.集体经济
  • C.个体经济
  • D.私营经济
24

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指( )

  • A.资产所有权
  • B.法人财产权
  • C.微观管理权
  • D.宏观调控权
25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 )

  • A.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 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D.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26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 )

  • A.公有制经济
  • B.非公有制经济
  • C.中外合资经济
  • D.内资合作经济
2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 )

  • A.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 B.区域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 C.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 D.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
28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 )

  • A.业主制实现的
  • B.合伙制实现的
  • C.合作制实现的
  • D.参与制实现的
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解劳资矛盾的手段是( )

  • A.社会福利制度
  • B.雇佣劳动制度
  • C.产业扶植政策
  • D.创新激励政策
30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而交纳的地租属于( )

  • A.绝对地租
  • B.级差地租Ⅰ
  • C.级差地租Ⅱ
  • D.垄断地租
31

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

  • A.剩余价值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
  • B.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
  • C.平均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
  • D.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
32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A.资本积累的结果
  •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 C.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33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 A.预付资本总和
  • B.剩余价值总和
  • C.社会总产品
  • D.国民收入
34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m)=IIc,反映了( )

  • 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 B.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 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
  • D.两大部类内部及之间的交换关系
36

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固定资本贬值而发生的损耗是( )

  • A.固定资本折旧
  • B.固定资本更新
  • C.物质损耗
  • D.精神损耗
37

超额剩余价值是( )

  •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
  •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 C.延长工作目的结果
  • D.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38

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

  • A.是由工人创造的
  • B.是由资本家创造的
  • C.是由原始资本带来的
  • D.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
39

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 )

  • 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 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 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 D.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40

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

  • A.剩余价值量
  • B.剩余价值率
  • C.平均利润率
  • D.利润率
41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劳动强度获得的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
  • B.相对剩余价值
  • C.超额剩余价值
  • D.超额利润
42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 )

  • A.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 B.抽象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 C.具体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 D.抽象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43

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 )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 D.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44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

  • A.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
  • B.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
  • C.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
  • D.是调节经济活动唯一的形式
45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 )

  • A.自然分工
  • B.社会分工
  • C.脑力体力分工
  • D.企业内部分工
46

根据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 )

  • A.农业和工业
  • B.工业和服务业
  • C.农业和服务业
  • D.工业和建筑业
47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生产关系
  • C.交换方式
  • D.劳动对象
48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

  • A.生产技术
  • B.生产容器
  • C.生产工具
  • D.生产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