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专家命题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 A.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造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 B.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 C.资本输出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 D.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吐界
  • E.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10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 (  )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 D.文化历史因素
  • E.昕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耗的资本之间差额的大小 
11

以下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 B.是由发展中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 C.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 D.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 E.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深化
12

公式I(v+m)=IIC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是(  )

  • A.互相提出要求
  • B.互相提供产品
  • C.互为市场
  • D.互为条件
  • E.相互制约
13

资源禀赋的主要内容有(  )

  • A.自然资源
  • B.劳动力
  • C.时间
  • D.资本
  • E.技术
15

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因素包括(  )

  • A.自然资源条件
  • B.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 C.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 D.经济体制和专业化程度
  • E.地方保护措施
16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包括(  )

  • A.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
  • B.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
  • C.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D.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
  • E.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因素包括(  )

  • A.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B.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 D.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 E.国家政策的因素
18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  )

  • A.使用价值的交换
  • B.具体劳动的交换
  • C.生产资料的交换
  • D.抽象劳动的交换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新特点是(  )

  • A.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 B.周期进程中的阶段交替界限不清
  • C.危机程度有所减弱
  • D.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 E.经济危机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20

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协调的形式是(  )

  • A.国际经济组织协调
  • B.国际贸易组织协调
  • C.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
  • D.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21

下列不属于引进外资需要坚持的原则的是(  )

  • A.拒绝一切不平等条件
  • B.确定合理的引进规模
  • C.健全涉外经济法
  • D.重效益、轻质量
22

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

  •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 B.回答国际贸易中为什么能够获利,获利的源泉何在
  • C.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力及运动规律
  • D.各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23

一个国家的各个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同时存在发达和不发达的格局是 (  )

  • A.区域经济环境差异
  •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C.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
  • D.区域政策环境差异
24

在分配关系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  )

  • A.对立的
  • B.公平决定效率
  • C.效率决定公平
  • D.矛盾的统一体
25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是(  )

  • A.按劳分配
  • B.按需分配
  • C.按投资比例分配
  • D.按资本分配
26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 A.农业
  • B.工业
  • C.金融业
  • D.服务业
27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

  • A.行政罚款
  • B.税收
  • C.银行利润
  • D.金融寡头捐助
28

我国目前还处在(  )

  • A.农业化阶段
  • B.资本主义阶段
  • C.工业化阶段
  • D.高科技产业化阶段
29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 B.社会生产关系
  • C.社会矛盾
  • D.经济体制
30

提高生产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劳动者的素质
  • B.科学技术
  • C.经济体制
  • D.政府政策
31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表现为(  )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 C.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企业
  • D.收买政府高级官员,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32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  )

  • A.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 B.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 C.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 D.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33

产业资本是、(  )

  • A.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
  • B.资本家用于投资的资本
  • C.资本循环的形式
  • D.流通资本
34

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是(  )

  • A.生产要素市场
  • B.金融市场
  • C.劳动力市场。
  • D.消费品市场
35

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是(  )

  • A.经济规律体系
  • B.基本经济规律
  • C.生产关系
  • D.生产力
38

下列各项中,表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

  • A.年利润率
  • B.年剩余价值率
  • C.平均利润率
  • D.剩余价值率.
3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是相互排斥的
  • B.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增殖越慢
  • C.资本周转次数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 D.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40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 B.国有经济
  • C.集体所有制经济
  • D.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41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 A.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 C.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 D.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4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

  • 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
  • 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消失
  • C.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
  • 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 (  ) 

  • A.无产阶级专政 
  • B.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 C.生产力状况 
  •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44

价值增殖过程是(  )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 B.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 C.工人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 D.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
45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根本基点是(  )

  • A.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C.和平共处、自力更生
  • D.对外开放、独立自主
46

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

  • A.执政党性质
  • B.人民生活水平
  • C.政治体制
  • D.社会经济制度
47

垄断组织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其实质都在于(  )

  • A.增加固定投资
  • B.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 C.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D.进行社会改革
48

一国国内资本的活动越出了国界,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是 (  )

  • A.资本分散化 
  • B.资本国际化
  • C.生产国际化 
  • D.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