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应该()

  • A.以马思克主义理论为指导
  • B.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
  • C.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 D.被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9

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

  •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运输阶段
  • D.销售阶段
11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的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 A.资本输出流向多元化
  • B.相当多的输出资本采取对外“援助”的方式
  • C.资本输出附加条件减少
  • D.国家资本输出占有一定份额
12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A.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
  • B.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 C.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
  • D.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
13

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 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4

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检验观的有()

  •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 B.有权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 C.我认为正确的才是真理
  • D.我认为有用的才是真理
15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有()

  • A.客观性
  • B.自觉能动性
  • C.多样性
  • D.社会历史性
16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创造物质财富
  • B.创造精神财富
  • C.实现社会变革
  • D.摆脱一切束缚
17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9世纪20年代
  • B.19世纪40年代
  • C.19世纪60年代
  • D.19世纪80年代
18

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 A.毛泽东思想
  • B.邓小平理论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科学发展观
19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同一性和斗争性
  • B.统一性和多样性
  • C.普遍性和牺牲性
  • D.一般性和个别性
20

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D.反映论和先验论
21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 B.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 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 D.事物的变化是否有根据
22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 B.现象表现本质的原理
  • C.量变和质变的原理
  • D.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23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体现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4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激发求知欲望
  • B.指导社会实践
  • C.满足好奇心理
  • D.发展个人兴趣
25

“圣人不行而知”,这种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反映论
  • 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 C.唯心主义先验论
  • D.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26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 B.辩证法的观点
  • C.可知论的观点
  • D.唯物论的观点
2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 B.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 C.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28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运输设备
  • B.传动装置
  • C.动力系统
  • D.生产工具
29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劳动力成为商品
  •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0

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 A.历史命运的安排
  • B.纯粹的历史必然
  • C.时代发展的需要
  • D.纯粹的历史偶然
31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段之间()

  • A.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 B.道德观念的巨大差异
  • C.政治理念的根本对立
  • D.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
32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 B.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 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 D.降低劳动力价值
33

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A.价值尺度职能
  • B.流通手段职能
  • C.支付手段职能
  • D.贮藏手段职能
34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 A.提高平均利润率
  • B.提高剩余价值率
  • C.提高资本积累率
  •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5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A.议会制
  • B.普选制
  • C.三权分立制
  • D.民主共和制
3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A.生产过剩
  • B.商品短缺
  • C.长期萧条
  • D.持续高涨
37

在平均利润率不变、借贷供求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心理因素
  • B.习惯和法律传统
  • C.历史和道德因素
  • D.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
38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与真正来源是()

  • A.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加价
  • B.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 C.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 D.商业店员实现的剩余价值
39

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 A.级差地租
  • B.绝对地租
  • C.垄断地租
  • D.平均利润
40

近几十年来垄断组织国际化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 B.国际辛迪加
  • C.国际康采恩
  • D.跨国公司
41

一般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生产全球化
  • B.贸易全球化
  • C.资本全球化
  • D.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42

由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部分股权后的私人企业属于()

  • A.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 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 C.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 D.资本主义私人经济
43

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 B.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
44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 C.人民群众完全自由
  • D.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45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制
  • B.个人负责制
  • C.民主监督制
  • D.民主集中制
46

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 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C.按能力大小分配
  •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