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仿真模拟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借贷资本(  )

  • A.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 B.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 C.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关
  • D.它的来源主要是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9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有(  )

  • A.维持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B.劳动者养育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 C.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 D.历史和道德因素
10

银行利润(  )

  • A.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额
  • B.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C.与银行自有资本有关
  • D.相当于平均利润
11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  )

  •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 B.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 C.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 D.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
12

(12年4月;11年4月真题)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

  • A.军队和法庭
  • B.哲学和宗教
  • C.艺术和道德
  • D.逻辑学和语言学
13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包括(  )

  • A.国体
  • B.政体
  • C.议会
  • D.政党
14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 A.个别劳动
  • B.社会劳动
  • C.具体劳动
  • D.抽象劳动
1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之间的区别的有(  )

  •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
  • B.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 C.前者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后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 D.前者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后者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16

固定资本是(  )

  • 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 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 D.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17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这主要指(  )

  • A.生产的社会化
  • B.管理的社会化
  • C.市场的社会化
  • D.资本的社会化
18

具体劳动(  )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D.创造剩余价值
19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
  • B.现代无产阶级
  • C.马克思主义理论
  • D.市场经济体制
2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

  •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 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1

人口因素是指(  )

  • A.人民群众的道德觉悟
  • B.人们的生产劳动
  • C.人们的健康状况
  • D.包括人口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22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4

议会共和制国家的总统是(  )

  • A.虚位元首
  • B.实位元首
  • C.政府首脑
  • D.最高领袖
25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  )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6

关于经济危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即每隔若干年才爆发一次
  • B.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 C.经济危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危机阶段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  )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 B.矛盾理论
  • C.实事求是
  • D.阶级斗争理论
29

(11年10月真题)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  )

  • 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
  • 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
  • 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
  • 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
30

(11年4月真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3

(10年4月真题)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 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 C.劳动力成为商品
  •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34

下列关于社会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社会改革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 B.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
  • C.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 D.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35

(11年10月真题)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

  • A.政治立场
  • B.经济地位
  • C.思想观点
  • D.文化水平
36

(10年10月真题)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3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 A.德国古典哲学
  • B.法国启蒙思想
  • C.英国古典经济学
  •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8

(11年4月真题)“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 B.形而上学的观点
  • C.相对主义的观点
  • D.唯心主义的观点
39

(10年10月真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0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 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
  • 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
  • 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
41

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 A.议会制
  • B.三权分立制
  • C.民主共和制
  • D.普选制
43

意识的本质是(  )

  • A.各种感觉的综合
  •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 D.“绝对精神”的体现
44

社会存在是指(  )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45

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

  • A.实践的观点
  • B.发展的观点
  • C.矛盾的观点
  • D.辩证的否定观
46

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贮藏手段
  • D.支付手段
47

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  )

  •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 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 D.信息产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