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临考押密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12年4月真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

  •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B.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
  • 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D.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9

(12年4月真题)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  )

  • 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
  • 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 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
10

共产主义(  )

  • A.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 B.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 C.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 D.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最终必然实现
11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有(  )

  • A.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 B.人口增长的快慢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 C.人口状况的优劣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12

(11年10月真题)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  )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B.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3

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

  •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14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

  • A.财政收入
  • B.财政支出
  • C.调节利率
  • D.调节货币流通
15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 A.它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 B.它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 C.它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D.它可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16

二战后,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有(  )

  • A.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 B.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 C.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 D.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17

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有(  )

  •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 D.感性认识包含错觉,理性认识则正确可靠
18

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予(  )

  • A.平均利润
  • B.超额利润
  • C.垄断利润
  • D.企业利润
1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 A.社会实践
  • B.感觉经验
  • C.理性思维
  • D.客观事物
20

平均利润率是(  )

  •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 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 C.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
  • D.社会平均利润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21

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的是(  )

  • A.阶级斗争
  • B.原始积累
  • C.产业革命
  • D.民主法治
2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4

在公式…P…W中,W表示(  )

  • A.生产过程
  • B.货币资本
  • C.生产资本
  • D.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25

(10年4月真题)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

  • A.唯心主义
  • B.形而上学
  • C.二元论
  • D.不可知论
26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C.社会分工
  • 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27

历史上有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种情况表明(  )

  • A.社会意识有自己的独立的历史
  • B.社会存在不能决定社会意识
  • C.社会意识不能直接反映社会存在
  • D.社会意识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28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之一是(  )

  • A.莫尔的《乌托邦》
  • B.莫尔的《太阳城》
  • C.康帕内拉的《乌托邦》
  •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29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0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 A.资本家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 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 C.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
  • D.推动社会进步
31

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  )

  • A.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 B.剩余价值与所费总资本的比率
  • C.剩余价值与可变总资本的比率
  • D.剩余价值与不变总资本的比率
3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 A.实现共产主义
  •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 D.实现人权
34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35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

  • A.有机构成
  • B.价值构成
  • C.技术构成
  • D.数量构成
36

(09年10月真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 A.集中民主制
  • B.民主集中制
  • C.民主专政制
  • D.民主共和制
37

下列社会发展各个系列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  )

  • A.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 B.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
  •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38

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

  • A.感觉、知觉、表象
  • B.感觉、分析、综合
  • C.概念、判断、推理
  • D.识记、联想、判断
39

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______为前提的。(  )

  • A.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
  • B.社会化大生产
  • C.民主政治高度发达
  • D.生产高度发展
41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  )

  • A.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
  • 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 C.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 D.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
42

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  )

  • A.平均利润的产生
  • B.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
  • C.利息的出现
  • D.高利贷的产生
4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路线的对立
  •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的对立
  •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44

“有用即真理”是——哲学提出的观点。(  )

  • A.实用主义
  •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 C.唯物主义
  • D.马克思主义
45

(11年10月;10年4月真题)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 A.概念、判断、推理
  • B.感觉、知觉、表象
  • C.分析和综合
  • D.总结和概括
46

世界观是(  )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 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 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 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47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 C.都是诡辩论观点
  •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