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抗日根据地时期, 以调解为解决纠纷的基本手段。 根据地政权最终确立的人民调解原则有

  • A .调解必须自愿
  • B .调解以息事宁人为目的
  • C .调解为主,审判为辅
  • D .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
  • E .调解必须依据法律、政策和善良风俗
10

宋朝不动产买卖的程序包括

  • A .先问亲邻
  • B .输钱印契
  • C .过割赋税
  • D .违禁取利
  • E .原主离业
11

北洋政府时期司法制度中出现的新变化包括

  • A. 县知事兼理司法
  • B .律师制度初步形成
  • C .行政审判机构产生
  • D .军事审判范围扩大
  • E .法官职业化程度提高
12

制定《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

  • A.抗日民主政权
  • B.工农民主政权
  • C.中华人民共和国
  • D.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
13

秦朝的劳役刑种类包括

  • A .司寇
  • B .赀徭
  • C .隶臣妾
  • D .城旦舂
  • E .鬼薪白粲
14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取得巨大成功。下列选项中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有

  • A .改法为律
  • B .明法重刑
  • C .奖励耕战
  • D .实行郡县制
  • E .废除世卿世禄制
15

在审级上,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是

  • A.四级三审制
  • B.四级二审制
  • C.三级三审制
  • D.三级二审制
16

明确实行公平合理的累进税制,调节各阶层人民经济负担的法律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 C.《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18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审判机构,平政院创建于

  • A.晚清时期
  • B.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 C.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耘
  • D.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0

下列选项中,属于太平天国法制指导思想特色所在的是

  • A.民族主义
  • B.儒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 宗教思想
23

就性质而言,清朝的会典属于

  • A.刑事法律
  • B.民事法律
  • C.行政法规
  • D.经济法规
24

与唐律相比,《大明律》在体例方面的变化是

  • A.律例合编
  • B.律敕合编
  • C.篇目由 7篇增加为 l2篇
  • D.以名例和朝廷六部命名篇名
27

元朝由地方官员自行编辑的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 B.《至正条格》
  • C.《至元新格》
  • D.《大元通制》
28

南宋中后期立法活动的新特点是增加了

  • A.疏议
  • B.编敕
  • C.条法事类
  • D.问刑条例
29

唐律中规定惩处官吏职务方面犯罪的篇目是

  • A.《卫禁律》
  • B.《擅兴律》
  • C.《职制律》
  • D.《名例律》
30

对唐律影响巨大,直接成为制定《武德律》蓝本的法典是

  • A.《大业律》
  • B.《九章律》
  • C.《泰始律》
  • D.《开皇律》
31

南北朝以后,享有死刑复核最终决定权的是

  • A.刑部
  • B.皇帝
  • C.御史台
  • D.大理寺
32

秦汉时期皇帝之下设置的中央审判机关是

  • A.廷尉
  • B.刑部
  • C.御史台
  • D.丞相府
33

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 A.西周
  • B.西汉
  • C.南北朝
  • D.五代十国
34

汉朝初年改革刑制、废除肉刑的皇帝是

  • A.汉惠帝
  • B.汉高祖
  • C.汉武帝
  • D.汉文帝
36

秦朝用以规范治狱、讯狱和公文程式方面的法律文件是

  • A.《日书》
  • B.《语书》
  • C.《效律》
  • D.《封诊式》
37

秦朝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是

  • A.身高
  • B.年龄
  • C.相貌
  • D.精神状况
38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法典是

  • A.《竹刑》
  • B.《仆区法》
  • C.《茆门法》
  • D.《法经》
39

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限制条件是

  • A.义绝
  • B.姨表不婚
  • C.寡妇再婚
  • D.同姓不婚
41

下列刑罚中,属于商朝酷刑的是

  • A.杖刑
  • B.徒刑
  • C.炮烙
  • D.笞刑
42

根据现有的资料,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是

  • A.《甘誓》
  • B.《政典》
  • C.《官刑》
  • D.《禹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