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计算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
- B.计算持有资产损益
- C.期末增补折旧费
- D.按现时成本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
- E.期末编制会计报表
- A.个别物价水平变动
- B.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 C.一般物价水平不变
- D.现时成本
- E.历史成本
- A.甲公司在报告年度购人其57%股份的境外被投资企业
- B.甲公司持有其400/0股份,且受托代管B公司持有其3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 C.甲公司持有其43 010股份,甲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持有其801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 D.甲公司持有其40%股份,甲公司的母公司持有其11%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 E.甲公司持有其38%股份,且甲公司根据章程有权决定其财务和经营政策的被投资企业
- A.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的子公司
- B.已资不抵债但仍持续经营的子公司
- C.已准备关、停、并、转的的子公司
- D.联合控制主体
- E.母公司不再控制的子公司
- A.真实性原则
- B.完整性原则
- C.重要性原则
- D.一体性原则
- E.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原则
- A.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确认
- B.未确认融资收益的分配
- C.初始费用的分配
- D.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 E.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 A.变卖
- B.退租
- C.清理
- D.续租
- E.留购
- A.目标不同
- B.依据不同
- C.计算方法不同
- D.操作流程不同
- E.核算基础不同
- A.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
- B.生产过程的性质
- C.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
- D.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
- E.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
- A.抵消分录有时也用于编制个别会计报表
- B.抵消分录可以记人账簿
- C.编制抵消分录是为了将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汇总
- D.编制抵消分录是为了抵消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
- A.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采取资产负债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 B.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采取资产负债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 C.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 D.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 E.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 12
-
企业合并包括 ( )
- A.吸收合并、买卖合并和控股合并
- B.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
- C.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
- D.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 A.母公司理论
- B.实体理论
- C.所有权理论
- D.三种理论的综合运用
- A.母公司理论
- B.实体理论
- C.所有权理论
- D.业主权益理论
- A.注册权
- B.使用权
- C.所有权
- D.特许权
- A.6 300
- B.8 325
- C.8 100
- D.7 425
- A.永久性差异
- B.时间性差异
-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A.交易形成时的税率
- B.计算所得税时的税率
- C.预期收回期间的适用税率
- D.资产负债表日的适用税率
- A.实收资本
- B.固定资产
- C.存货
- D.未分配利润
- A.外汇
- B.汇率
- C.外币
- D.外国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