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采用费用手册
- B.实施总额控制
- C.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审批制度
- D.建立必要的费用报销审核制度
- E.编制期间费用预算
- A.由于自然力作用而发生的自然损耗
- B.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中发生物质磨损
- C.由于出现新的高效能设备引起原有设备提前报废
- D.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原有设备的价值相应降低
- E.固定资产投入生产过程而逐渐丧失其物理性能
- A.报废
- B.实物更新
- C.价值补偿
- D.价值转移
- E.购建
- 13
-
基金投资的特点是( )
- A.基金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 B.基金投资收益高
- C.基金种类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
- D.基金流动性好,分散风险的功能强
- E.基金投资只需要支付少量的管理费用,就可以获得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 A.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 B.生产用固定资产
- C.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 D.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 E.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 A.它是责任中心能够加以调节的成本
- B.它是经过责任中心确认的先进成本
- C.它是责任中心能够进行计量的成本
- D.它是责任中心能够控制的成本
- E.它是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的将要发生的成本
- A.无形资产创造的收益
- B.无形资产摊销开始的月份
- C.无形资产的成本和残值
- D.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 E.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 A.投资回收期长
- B.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 C.流动性差
- D.收益稳定
- E.变现速度快
- A.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集中性
- B.固定资产收回具有分散性
- C.固定资产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
- D.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
- E.使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
- A.年限平均法
- B.工作量法
- C.双倍余额递减法
- D.年数总和法
- E.年金法
- A.5天
- B.6天
- C.7天
- D.8天
- A.监事会
- B.董事会
- C.股东大会
- D.经理层
- A.现金收支的可靠程度
- B.企业临时举债能力
- C.企业的销售水平
- D.企业可承担风险的程度
- A.23.8万元
- B.24万元
- C.30万元
- D.24.2万元
- A.25.8万元
- B.30.8万元
- C.35.8万元
- D.26.8万元
- A.④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③④
- D.①④②③
- A.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 B.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 C.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 D.分级分口管理原则
- A.资金时间价值是推迟消费所获得的报酬
- B.资金时间价值的量无法进行计量
- C.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
- D.资金时间价值只能用绝对数来表示
- A.12元
- B.14元
- C.15元
- D.18.75元
- A.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
- B.货币资金的持有成本
- C.货币资金的转换成本
- D.货币资金的总成本
- A.17.56%
- B.20.43%
- C.27.16%
- D.36.73%
- A.财务控制
- B.财务计划
- C.财务决策
- D.财务预测
- A.新建企业筹集资本金
- B.调整企业资本结构
-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 D.追加对外投资规模
- A.资本回收系数
- B.偿债基金系数
- C.先付年金终值系数
- D.后付年金现值系数
- A.偿债基金系数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 B.偿债基金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 C.偿债基金系数与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 D.偿债基金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 A.甲方案的风险高于乙方案的风险
- B.甲方案的风险低于乙方案的风险
- C.甲、乙两个方案的风险相同
- D.无法确定甲、乙两个方案风险的高低
- 36
-
利润最大化一般是( )
- A.企业税后利润总额最大化
- B.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
- C.企业税前利润总额最大化
- D.企业税前收益总额最大化
- A.企业与职工个人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 B.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 C.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 D.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 A.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 B.成本效益原则
- C.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 D.收支积极平衡原则
- A.购买丙公司发行的债券
- B.归还所欠丁公司的货款
- C.向乙公司支付利息
- D.从甲公司赊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