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第三级学院
- 8
-
文理学院
- 9
-
康德尔
- 10
-
汉堡协定
- A.《教育基本法》
- B.《文部省设置法》
- C.《学校教育法》
- D.《教育委员会法》
- E.《国际教育法》
- A.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
- B.只在企业办的学校中进行
- C.学校主要教授专业理论知识
- D.学校和企业在同一时间内培训同一批学徒
- E.企业主要培训学徒的工作技能
- A.优先学区
- B.基层学区
- C.跨州学区
- D.直辖学区
- E.中间学区
- A.7岁考试
- B.11岁考试
- C.14岁考试
- D.16岁考试
- E.18岁考试
- A.《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
- B.《第七年报告》
- C.《欧洲大陆的学校》
- D.《法国的平民教育》
- E.《德国的高等专门学校》
- A.普通学校
- B.特科学校
- C.文科中学
- D.大学预科学校
- E.教会学校以及其他非传统的教育机构
- A.“辅导”课
- B.“加深”课
- C.观察阶段
- D.定向阶段
- E.方向指导阶段
- A.高考制
- B.证书制
- C.开放招生
- D.综合招生
- E.竞试
- A.电话调查
- B.实地考察
- C.问卷法
- D.特尔斐法
- E.实验调查法
- A.朱利安
- B.萨德勒
- C.康德尔
- D.汉斯
- A.最早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设想
- B.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 C.为比较教育奠定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 D.提出了严格的科学量化研究方法
- E.最先提出了基本系统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 A.《学制》
- B.《教育令》
- C.《教育敕语》
- D.《教育基本法》
- A.《基础教育法》
- B.《汉堡协定》
- C.《不莱梅协定》
- D.《杜塞尔多夫协定》
- A.特科中学
- B.教育优先区
- C.最近发展区
- D.磁石学校
- A.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
- B.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 C.改善教师工资待遇
- D.减少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 26
-
比较教育产生于( )
- A.古希腊时期
- B.古罗马时期
- C.文艺复兴时期
- D.19世纪初
- A.六三三学制
- B.五三四学制
- C.五四三学制
- D.六六学制
- A.1899年
- B.1902年
- C.1909年
- D.1917年
- A.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
- B.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 C.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
- A.民族传统
- B.国民性
- C.历史性
- D.教育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