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7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46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下是一则“荷花淀”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学生自读《荷花淀》奎文,总体了解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步,学生读后思考:本文哪些方面可作为学习主题?本节课又可以哪一方面为学习主题?自己定向后,交给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教师不作任何只是和暗示,做作组织者和倾听者。

全班形成的共识是:本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部值得学习,其中形式更变出一些,所以本节课以艺术特色为学习主题。艺术特色中,又以帚物描写,语言描写为研读主题,学生中个性化的研读主题则有细节描写、选材构思、全文风格等。

第三步,引导。由于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学习小说,所以教师作些研读方法上的引导:

1研读时要找一盛典型的句段,深入地品味欣贯,不能蜻蜒点水,浮光掠影;

2欣赏后要能表迭出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要能用散文化的情感性语言表迭,而不能用“这说明”之类的理性化语言抽象地分析。使得自已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家听了你的赏析也是一种享受,能激起听者阅读《荷花淀》的兴趣,也想一读为快。

第四步,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和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进行探索。课堂上给他们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品味欣赏。

第五步,每位同学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计论补充。各组同时进行。

第六步,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每位代表发言结束后,班里任何一住同学都可自由发言,或点评,或补充,或纠正。教师只作为认真的倾听者。对任何发言都表现出鼓励和赞赏的神情,以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在学生比较充分地对《荷花淀》一文的艺术特色研读讨论的基础上(有十之七八乃至十之八九),教师作最后的引导。这引导不是下结论,更不是发布标准答案(文学欣赏没有标准答案),而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员t谈谈自己对《荷花淀》艺术特色的研读感受,让学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以上这则教学设计反映了什么教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及教师的作用。

8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

  • A.《爱弥儿》
  • B.《爱的教育》
  • C.《教育漫话》
  • D.《理想国》
11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自我完善
  • B.兴趣发展
  • C.德性养成
  • D.持续生长
14

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的教育家是()

  • A.布里格斯
  • B.麦克尼尔
  • C.维果茨基
  • D.裴斯泰洛齐
15

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达成模式
  • B.过程模式
  • C.差别模式
  • D.回应模式
16

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 A.随机性
  • B.活动性
  • C.连续性
  • D.积极性
19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

  • A.皮特斯
  • B.麦克尼尔
  • C.斯腾豪斯
  • D.斯皮伯格
20

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 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 B.《实验教学论》的出版
  • C.《大教学论》的出版
  • D.《爱弥儿》的出版
22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 A.《老师,再见!》
  • B.《爱的教育》
  • C.《班级生活》
  • D.《隐性课程论》
25

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 B.终结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发展性评价
28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
  • B.质的研究
  • C.课堂研究
  • D.实验研究
29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 A.活动兴趣
  • B.技术兴趣
  • C.解放兴趣
  • D.实践兴趣
30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31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遭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32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A.哲学取向
  • B.心理学取向
  • C.相互适应取向
  • D.背离取向
33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
  • 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
  • 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SE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
  • D.“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
35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 A.“经验论,,思想
  • B.“兴趣论”思想
  • C.“文化论”思想
  • D.“泛智论”思想
37

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 A.确定教育目标
  • B.选择教育经验
  • C.组织教育经验
  • D.评价教育计划
38

20世纪50年代末 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 A.进步主义运动
  • B.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 C.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 D.学科结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