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2012年1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4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1

“三、千、百”是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统称,包括()

  • A.《幼学琼林》
  • B.《三字经》
  • C.《百家姓》
  • D.《千字文》
  • E.《弟子规》
12

以下属于教学结构“变式”的例子是()

  • A.导读——扶读——自读
  • B.讲——练——讲
  • C.变序阅读
  • D.常序阅读
  • E.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13

对作文要写真实的生活的认识,可以从______方面进行。

  • A.有助于很好地生活
  • B.有助于丰富生活积累
  • C.有助于打好作文的基本功
  • D.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
  • E.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14

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的主要特点有()

  • A.把识字教学作为主要任务
  • B.重视多读
  • C.重视多背
  • D.加强练习
  • E.增强应用文的比例
15

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当从_______方面来拟定。

  • A.语言文字训练
  • B.思想教育
  • C.非智力因素
  • D.一般发展
  • E.智力因素
16

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 A.学堂所教授的科目中设有了国文科
  • B.科目中设有了读经科
  • C.动摇了儒家经典在学校课程中的统治地位
  • D.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课程
  • E.学校科目里取消了读经科
17

国语运动提出的主要主张是()

  • A.提倡白话文
  • B.提倡言文一致
  • C.提倡学习语文
  • D.提倡国语统一
  • E.提倡学习古典文言文
18

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 A.会读
  • B.会写
  • C.会讲
  • D.会用
  • E.识字能力
19

课外阅读的意义主要有()

  • A.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 B.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 C.有利于完成作业
  • D.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 E.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20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特点主要有()

  • A.调整了大纲结构
  • B.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 C.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了语文教学要求
  • D.各年级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具体
  • E.首次提出素质教育
21

对于处理评估信息的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 A.应有定性分析
  • B.应有定量分析
  • C.定性定量分析应有机结合
  • D.语文学科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 E.语文学科应以定量分析为主
22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原则提出的依据是()

  • A.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
  • B.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
  • C.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
  • D.家长的要求
  • E.学生的要求
23

听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A.注意力
  • B.记忆力
  • C.理解力
  • D.联想力
  • E.辨析力
24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是指()

  • A.二者是辨证统一关系
  • B.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 C.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 D.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
  • E.采用启发式教学
25

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 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28

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提倡采用的方法是()

  • A.记分
  • B.等级
  • C.评语
  • D.等级+激励性评语
29

我国模仿美国六三三制而颁布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 B.壬戌学制
  • C.壬子·癸丑学制
  • D.癸卯学制
30

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是()

  • A.《千字文》
  • B.《百家姓》
  • C.《三字经》
  • D.《急就篇》
32

_____是基本的表达能力。

  • A.构思
  • B.思维
  • C.审题
  • D.遣词造句
33

阅读能力的基础是()

  • A.一定的阅读速度
  • B.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 C.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 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36

构成听话能力的前提是()

  • A.观察力
  • B.理解力
  • C.记忆力
  • D.注意力
37

于1964年提出“听说读写宜并重”这一科学论断的是()

  • A.张志公
  • B.吕叔湘
  • C.朱德熙
  • D.叶圣陶
38

日本语言教育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叫做语言文化,又称()

  • A.“发展”领域
  • B.“超越”领域
  • C.“地盘”领域
  • D.“完成”领域
39

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组织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

  • A.辨析能力
  • B.记忆能力
  • C.表情达意能力
  • D.理解能力
40

下列不属于听说教学目标的是()

  • A.听说普通话方面
  • B.理解和表达方面
  • C.态度、习惯方面
  • D.读写能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