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课程
- 10
-
师德
- 11
-
小学语文教学评估
- 16
-
优化阅读结构的要求是
- A.教学结构要反映阅读教学的特点
- B.教学目标要明确
- C.教学思路要清晰
- D.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 E.体现老师的主体地位
- 18
-
命题作文的优点是()
- A.容易审题
- B.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 C.便于统一指导
- D.便于统一讲评
- E.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 A.分析教材的能力
- B.设计教学的能力
- C.课堂应变的能力
- D.语言表达的能力
- E.教学研究的能力
- 20
-
识字能力的结构包括()
- A.掌握字的形音义
- B.理解字的发展
- C.学会造字方法
- D.使用普通话
- E.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
- A.生字的密度小
- B.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 C.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
- D.生字的密度大
- E.仅包含姓氏名字
- A.国民政府国语课本
- B.苏区政府国语读本
- C.《共产儿童读本》
- D.新文化读本
- E.《国语课本》
- A.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
- B.启发想像思考
- C.引导读书兴趣
- D.建立进修国文的良好基础
- E.养成能达己意的表达能力
- A.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 B.强调加强“双基”教学
- C.提出选文要体现文道统一
- D.教学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则
- E.第一次将“国文”改为“语文”
- A.延续性
- B.连续性
- C.针对性
- D.多样性
- E.层次性
-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测验法
- D.文献资料法
- E.抽样法
- A.训练学生说普通话
- B.训练学生用词恰当
- C.训练学生语句完整通顺
- D.训练学生说话没有语病
- E.训练学生说话音量和语速适中
- A.语言
- B.科研
- C.朗读
- D.板书
- E.教态
- 29
-
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 A.会读
- B.会拼写
- C.会讲
- D.会写
- E.会用
-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
-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 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
-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
- E.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
- 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 A.变序阅读
- B.“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 C.听—读—讲—练
- D.导读—扶读—自读
- A.写真情实感
- B.全批全改
- C.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
- D.没有系统的写作理论
- A.课内外的关系
- B.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 C.文道统一关系
- D.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 A.正确的写字姿势
- B.正确的执笔方法
- C.爱惜写字用具
- D.认真的写字态度
- A.白话文
- B.言文一致
- C.言行一致
- D.实施了文言文
- A.学科
- B.跑马道
- C.课业
- D.课型
- A.1985年
- B.1986年
- C.1978年
- D.1996年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国教育纲领》
- C.《学校系统改革纲领》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纲领》
- A.组织语言能力
- B.记忆能力
- C.理解能力
- D.观察能力
- A.低年级
- B.高年级
- C.中年级
- D.中高年级
- A.教材的选择
- B.活动的实施
- C.效果的评估
- D.教法的确定
- A.1964年
- B.1956年
- C.1978年
- D.1986年
- A.语言交际
- B.语言体系
- C.语言生活
- D.语言文化
- A.直观动作思维
- B.多元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抽象复杂思维
- A.记忆
- B.注意
- C.想像
- D.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