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自考《美育基础》真题试题含答案(0040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审美趣味是个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参照系,它集中体现了()

  • A.审美想像
  • B.审美偏爱
  • C.审美感悟
  • D.审美标准
  • E.审美理想
13

下列选项中,能协调人际关系的有()

  • A.法律
  • B.道德
  • C.政治
  • D.军事
  • E.美育
14

家庭是以为基础而组成的社会“细胞”。 ()

  • A.婚姻
  • B.血缘关系
  • C.社会关系
  • D.亲情
  • E.友情
15

美育与德育是的。()

  • A.相互渗透
  • B.相互促进
  • C.相互依存
  • D.相互配合
  • E.相互补充
16

与审美感觉相比,审美知觉具有等特征。()

  • A.综合性
  • B.整体性
  • C.持久性
  • D.连续性
  • E.想像性
17

人的美具体来说可分为()

  • A.人体美
  • B.服饰美
  • C.人格美
  • D.运动美
  • E.健康美
18

生理快感是()

  • A.个体的
  • B.群体的
  • C.肤浅的
  • D.表面的
  • E.即时性的
19

美育的自由性主要表现为()

  • A.直接性
  • B.非强制性
  • C.易变性
  • D.自主性
  • E.超功利性
20

美育的情感教育性质,主要包括等方面的内容。()

  • A.感性教育
  • B.趣味教育
  • C.道德教育
  • D.职业教育
  • E.人格教育
22

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有()

  • A.道德失范
  • B.情感失调
  • C.心理失衡
  • D.过度忧郁
  • E.过度乐观
23

审美想像力最突出地体现了审美直觉感受力的()

  • A.认知性
  • B.感悟性
  • C.创造性
  • D.实践性
24

13—20岁的青少年的审美标准具有()

  • A.稳定性
  • B.易变性
  • C.发展性
  • D.相对性
26

明确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 ()

  • A.狄德罗
  • B.康德
  • C.卢梭
  • D.黑格尔
27

提出“里仁为美”的观点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老子
28

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普罗泰戈拉
29

少儿在1—2岁时出现的游戏,称为()

  • A.练习性游戏
  • B.构造性游戏
  • C.象征性游戏
  • D.带规则游戏
31

对胎儿的美育往往是依靠来施行的。()

  • A.孕妇
  • B.医生
  • C.父亲
  • D.环境
32

在社会,审美与生活是没有距离的。()

  • A.文明
  • B.原始
  • C.资本主义
  • D.社会主义
34

社会美的核心是()

  • A.人的美
  • B.生产劳动的美
  • C.革命斗争的美
  • D.社会生活的美
35

人类越进步,社会越发展()

  • A.美育就越重要
  • B.美育就越不重要
  • C.美育就变得可有可无
  • D.美育离消亡就越近
36

是美的最早形态,是美的本质的最直接展现。()

  • A.自然美
  • B.社会美
  • C.艺术美
  • D.形式美
37

形象可以分为单一形象和组合形象,其划分标准是()

  • A.形象的组合结构
  • B.形象的领域
  • C.客观事物的状态
  • D.主体感知的角度
38

审美是的活动。()

  • A.动物特有
  • B.人和动物共有
  • C.人类独有
  • D.人类天生
41

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育的愉悦性是一种心理愉悦
  • B.美育的愉悦性是一种精神愉悦
  • C.美育的愉悦性没有生理基础
  • D.美育的愉悦性有其生理基础
42

人体具有最多的线条是()

  • A.直线
  • B.曲线
  • C.蛇形线
  • D.折是线
43

首次在我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的是()

  • A.梁启超
  • B.康有为
  • C.蔡元培
  • D.鲁迅
44

“以美育代宗教”是的美育主张。()

  • A.蔡元培
  • B.王国维
  • C.鲁迅
  • D.胡适
45

红色、橙色等颜色被称为()

  • A.暖色
  • B.冷色
  • C.中性色
  • D.过渡色
46

贺拉斯在中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

  • A.《诗学》
  • B.《诗艺》
  • C.《文艺对话集》
  • D.《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