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自考2010年1月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0040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2

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包括()

  • A.教育内部的大环境
  • B.教学环境
  • C.教育外部的社会环境
  • D.自然环境
  • E.科技环境
23

教学成绩评价改革的目的是()

  • A.建立一个全面科学评价教学成绩的体系
  • B.较好的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 C.减轻学生过重的文化课负担
  • D.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 E.实现素质教育
24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有()

  • A.从绝对走向相对
  • B.从单义性走向多义性
  • C.从精确走向模糊
  • D.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
  • E.从确定走向不确定
25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的课程应具有()

  • A.科学性
  • B.客观性
  • C.人文性
  • D.主观性
  • E.社会性
26

人类认识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实验法
  • D.数学方法
27

一般认为,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包括()

  • A.报复动机
  • B.建设动机
  • C.探究动机
  • D.社会动机
  • E.表演和欣赏动机
28

科学教育的第一特性是()

  • A.理智性
  • B.实践性
  • C.客观性
  • D.准确性
29

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逐年增加的大气中的()

  • A.氧气含量
  • B.氮气含量
  • C.臭氧含量
  • D.二氧化碳含量
31

学生科技活动中的社团可分为科技社团、研究社团和()

  • A.群众社团
  • B.班级社团
  • C.信息社团
  • D.学科社团
32

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是在()

  • A.1945—1955年
  • B.1955—1965年
  • C.1965—1975年
  • D.1975—1985年
33

下列属于现代科学认识论特征的是()

  • A.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 B.研究过程的持续性
  • C.研究对象的专业性
  • D.科学研究的信息化
34

采用实验法进行科技活动时,必然要涉及的方面是实验的理论基础、实验设准备和()

  • A.观察对象的选择
  • B.实验方法的运用
  • C.调查问卷的设计
  • D.实验操作技术
35

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

  • A.粒子
  • B.质子
  • C.电子
  • D.传播子
39

学期或学习单元开始前进行的测定性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总结性评价
  • D.内部评价
40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于学生的()

  • A.最近发展区
  • B.兴趣爱好
  • C.年龄特点
  • D.素质水平
41

恩格斯认为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是()

  • A.自然界
  • B.实践
  • C.理论
  • D.科学技术
42

下列属于认知领域的是()

  • A.实践能力
  • B.学习能力
  • C.实验操作
  • D.合作精神
43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于()

  • A.1683年
  • B.1856年
  • C.1946年
  • D.1976年
44

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的()

  • A.认识体系
  • B.知识体系
  • C.能力体系
  • D.技术体系
45

宏观评价也称为()

  • A.广义的教育评价
  • B.狭义的教育评价
  • C.常模参照评价
  • D.目标参照评价
46

右脑开发理论的创立者斯佩里博士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论述了()

  • A.脑—意识关系
  • B.左脑—右脑关系
  • C.精神—躯体关系
  • D.显意识—潜意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