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自考00405教育原理试卷及答案解释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案例1:李老师是一位新班主任,她发现自己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情况不理想,学生们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她决定借家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她来到一位同学家,同学的父母正在打麻将,对她爱搭不理。等他们玩完一局过来,李老师请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家长却说:“我家盖着三层小楼,每个月房租就有一万多元。你是大学本科毕业吧?你累死累活一个月能赚这么多吗?读书有什么用?!”李老师得知,自己班上的学生家庭多半靠房租生活,父母平常几乎不工作,靠打麻将消遣。案例2: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从事学前教育多年,她创办了公益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四环游戏小组。该小组是完全公益性的,招收的学生都是进京务工人员子女,家境普遍比较困难。每个孩子每月只交一点费用,游戏小组的收入仅够支付房租。教师都是张教授的研究生,不获取任何报酬。家长们都非常感激张教授给孩子们这样好的教育机会,于是家长们排好顺序,每周举行三次家长参与的活动,每次有一住家长参加。无论刮风下雪,这项活动都不会取消。有时家长带孩子们阅读绘本,有时家长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这样有效弥补了游戏小组师资缺乏的状况。参与过活动的人都说,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投入,那样的场面非常感人。请根据以上案例分析:(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分别起了什么样的作用?(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

8

教育必须顾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据此以下合理的教育行为是()

  • A.幼儿园每节课时间设置为20分钟
  • B.小学生使用钢笔、签字笔练字
  • C.让初中生跑马拉松
  • D.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复杂的数学题
10

“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说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

  • A.博大的胸怀
  • B.广博的知识
  • C.负责的态度
  • D.奉献的精神
11

下列选项中,“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 B.卢梭
  • C.杜威
  • D.克伯屈
12

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 B.《中国教育改造》
  • C.《新教育大纲》
  • D.《新民主主义论》
13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A.结构教学论
  • B.发展教学论
  • C.终身教育理论
  • D.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阐述的是教师职业特点的()

  • A.复杂性
  • B.长期性
  • C.示范性
  • D.创造性
15

下列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6

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教育是()

  • A.社区教育
  • B.学校教育
  • C.家庭教育
  • D.社会教育
17

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 A.20世纪80年代中期
  • B.20世纪90年代
  • C.“二战”结束之后
  • D.本世纪
18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 B.启发诱导
  • C.智育
  • D.课外活动
19

活动课程的优点表现为()

  • A.逻辑性
  • B.系统性
  • C.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 D.简约性
20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结构主义课程论
  • B.实用主义课程论
  • C.综合课程论
  • D.永恒主义课程论
24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流落荒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但是他利用现有条件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这说明人是()

  • 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B.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 C.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 D.被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
25

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遗传
  • B.教育
  • C.贸易
  • D.战争
26

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首先是决定于()

  • A.人口状况
  • B.政治和经济制度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文化
27

关于教育起源的说法中,提出者和教育起源理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格斯,生物起源论
  • B.利托尔诺,劳动起源说
  • C.沛西·能,神话起源论
  • D.孟禄,心理起源论
28

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 B.《理想国》
  • C.《大教学论》
  • D.《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