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自考00405教育原理试卷及答案解释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这是发生在学校的两个典型案例:韩寒,17岁,上海市松江二中学生,已休学。1999年,在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等7所大学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国中学生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一名高中生,他参选的三篇文章《书店》、《求医》、《杯中窥人》全部入围,并最终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同年,因考试7门课亮红灯,按有关规定留级,重读高一。2000年,他再次参赛,《穿着棉袄洗澡》获二等奖。2000年4月4日,因期末考试7门课亮红灯,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2000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至今销售量已愈23万册。随后又出版了“零下一度",再次引起轰动。韩寒拒绝了复旦大学的破格录取。他说:“为什么大学这么多年中文系教育失败,因为作家根本不需要教育。对写东西来说,生活是最好的大学,但生活未必只有大学有,你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比文学理论强上无数倍。”聂愿愿,15岁。1998年13岁时以628分的高分被华中理工大学录取,成为华中地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通过正常途径考入大学的学生。聂愿愿的妈妈说:愿愿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他爸爸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他从8岁起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到11岁再回到学校,在这4年的时间里,他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程。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5 0天在学习。刚开始,愿愿受不了这个苦,爱玩,对爸爸布置的作业总打折扣。他爸爸就对他拳打脚踢,父子关系很紧张。愿愿经常天真地说他恨爸爸,要把爸爸杀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学的得心应手,父子关系也渐渐缓和了。愿愿的爸爸武汉大学肄业,后来在中学教书,为了儿子也辞掉了公职。98年聂愿愿参加高考,每一科都是第一个走出考场,他的成绩名列该校第一名。记者采访他时问:“现在还恨不恨爸爸?”他当即摇摇头,说:“爸爸完全是为了我好,他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我现在很感激他。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博士让他高兴。”谈起这次高考,聂愿愿说:“这次丢分主要在实验题上,到参加高考,我没有做过一次物理和化学实验,甚至连试管和烧杯都没有摸过。”面对这样的实例,你是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就在人的发展中不起主导作用了呢?为什么?

9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这一观点属于()

  • A.儿童中心论
  • B.教师中心论
  • C.个人本位论
  • D.双因素说
10

我国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关于开展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意见》
  • D.《关于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11

实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赞可夫和布鲁纳
  • B.杜威和克伯屈
  • C.夸美纽斯和洛克
  • D.怀特海和孔德
13

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确立和广泛应用是在()

  • A.20世纪80年代中期
  • B.20世纪90年代
  • C.“二战”结束后
  • D.本世纪初
14

古希腊课程中的“三艺”是指()

  • A.科学、数学、音乐
  • B.文法、修辞、辩证法
  • C.德、智、体
  • D.天文、文法、修辞
15

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素质教育
  • B.特长教育
  • C.个性教育
  • D.应试教育
16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A.高尔登
  • B.华生
  • C.洛克
  • D.康德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

  • A.1985年
  • B.1986年
  • C.1995年
  • D.1996年
18

我国学校教育的主体是()

  • A.高等学校
  • B.全日制学校
  • C.半日制学校
  • D.成人学校
19

发展关键期提出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体差异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20

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遗传
  • B.教育
  • C.贸易
  • D.战争
21

普通教育课程的原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

  • A.军体、音乐
  • B.语言文学、伦理道德
  • C.科学教育
  • D.民主教育
22

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具有最后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 B.人口结构
  •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D.社会政治经济
23

教育的职能是指()

  • A.教育的本体功能
  • B.教育的政治功能
  • C.教育的文化功能
  • D.教育的经济功能
24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自然环境
  • B.人口因素
  • C.社会生产
  • D.文化发展
25

教育与其他事物区别之所在被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性
  • B.教育的永恒性
  • C.教育的历史性
  • D.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6

科学意义上的教育试验形成于()

  • A.17世纪
  • B.18世纪
  • C.19世纪初
  • D.19世纪末
27

西方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昆体良
  • D.夸美纽斯
28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承认无意识的模仿的理论是()

  • A.生物起源论
  • B.心理起源论
  • C.劳动起源论
  • D.需要起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