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增大15%
- B.增大
- C.减小
- D.减小15%
- A.kN·m
- B.kN/m
- C.kN·m2
- D.kN/m2
- A.竖向荷载
- B.地震作用
- C.风荷载
- D.温度作用
- 24
-
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取( )
- A.柱轴线间的距离
- B.柱外边缘间的距离
- C.柱内边缘间的距离
- D.梁净跨加四分之一柱宽
- A.大偏压
- B.小偏压
- C.受弯
- D.受剪
- A.整截面墙各层都不出现反弯点
- B.联肢墙多数楼层出现反弯点
- C.整体小开口墙一般不出现反弯点
- D.壁式框架各墙肢都出现反弯点
- A.λ反映总框架和总剪力墙之间抗侧移刚度比值
- B.λ对总框架和总剪力墙的内力有很大影响
- C.λ对总框架和总剪力墙的结构位移曲线特征有很大影响
- D.λ值较小,表示相对于总剪力墙的等效刚度而言,总框架的剪切刚度越大
- A.轴向力
- B.弯矩
- C.剪力
- D.弯矩和轴向力
- A.抗震墙截面厚度400mm~700mm时,宜采用3排配筋
- B.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
- C.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也不应小于8mm
- D.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
- A.与横波相比,纵波的波速快
- B.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主要是面波
- 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 D.50年内,多遇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10%
- A.一般可仅计算一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 B.抗侧力构件的斜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 C.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 D.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 A.10%
- B.20%
- C.50%
- D.80%
- A.上柱根部
- B.牛腿项面
- C.牛腿根部
- D.下柱底部
- A.基本组合
- B.标准组合
- C.准永久组合
- D.频遇组合
- A.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担
- B.框剪结构的变形呈弯剪型
- C.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担
- D.剪力墙应分散布置
- A.均布活荷载
- B.雪荷载
- C.积灰荷载
- D.悬挂吊车荷载
- A.地质年代越久,场地土抗液化的能力越强
- B.土中黏粒含量越高,场地土抗液化的能力越强
- C.地下水位越高,砂土和粉土发生液化的可能性越小
- D.地震烈度越高的地区,土层就越容易液化
- A.25年
- B.30年
- C.50年
- D.100年
- A.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进行验算
- B.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进行验算
- C.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验算
- D.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验算
- A.-cx(t)
- B.-cx(t)
- C.cx(t)
- D.c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