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增加墙肢斜截面承载力
- B.提高墙肢平面外的稳定性
- C.增加墙肢正截面承载力
- D.保证底部加强区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 A.6度区的甲类建筑
- B.7度区高度为80m的乙类规则建筑
- C.7度区高度为90m的丙类规则建筑
- D.9度区高度为40m的丙类规则建筑
- A.卵石层
- B.淤泥质土
- C.软弱粘土
- D.饱和松砂
- A.85%
- B.80%
- C.75%
- D.70%
- A.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
- B.梁下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
- C.柱的纵筋不应在节点中切断
- D.顶层柱的纵筋应在梁中锚固
- A.圈梁
- B.连系梁
- C.过梁
- D.基础梁
- A.牛腿顶面水平处
- B.吊车轨道顶面水平处
- C.吊车梁顶面水平处
- D.上柱柱顶水平处
- A.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
- B.高宽比不宜大于3
- C.外筒柱距不宜大于层高
- D.高度不宜低于60m
- A.0.75
- B.0.80
- C.0.85
- D.0.90
- A.装配式结构大于现浇式结构
- B.室内现浇式结构小于露天现浇式结构
- C.当设置后浇带时,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加大
- D.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伸缩缝间距宜适当减小
- A.跨中+Mmax
- B.跨中- Mmax
- C.梁端+ Mmax
- D.梁端- Mmax
- A.上层层高较高时,反弯点向上移动
- B.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越大,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越偏下
- C.标准反弯点位置与框架总层数有关
- D.标准反弯点位置与荷载形式无关
- 3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距震中愈远,地震烈度愈高
- 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 C.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 D.设防烈度等于多遇地震烈度
- A.纵波引起地面的竖向振动
- B.地表某处与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 C.横波是剪切波
- D.地壳中产生地震波的部位称为震中
- A.对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构件,其值不应小于1.1
- B.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其值不应小于1.0
- C.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其值不应小于0.9
- D.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
- A.弯矩
- B.挠度
- C.强度
- D.裂缝宽度
- A.计算时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 B.可采用D值法进行近似计算
- C.比双肢墙的整体系数大
- D.其受力特点基本上与一般框架相似
- A.增加框架的数量
- B.增加剪力墙的数量
- C.增加剪力墙的配筋
- D.增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 A.墙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受拉屈服竖向分布筋的作用
- B.一般不允许发生小偏心受拉破坏
- C.如墙肢是大偏心受压,则需要按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其平面外承载力
- D.验算平面外承载力时,不考虑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
- A.1/500
- B.1/800
- C.1/900
- D.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