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警告
- B.严重警告
- C.撤销党内职务
- D.留党察看
- E.开除党籍
- A.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 B.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 C.修改党的章程
- D.选举中央委员会
- E.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A.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 C.因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 D.被开除公职的
- E.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 A.国资律师事务所
- B.合作律师事务所
- C.合伙律师事务所
- D.个人律师事务所
- E.行政律师事务所
- A.政务司
- B.财政司
- C.民政司
- D.律政司
- E.社保司
- 14
-
国家行政的客体包括( )
- A.国家政务
- B.家庭事务
- C.社会事务
- D.单位事务
- E.企业事务
- A.经济调控职能
- B.市场监管职能
- C.家政服务职能
- D.社会管理职能
- E.公共服务职能
- A.执行权
- B.制令权
- C.管理权
- D.领导与监督权
- E.保障权
- A.高度自治原则
- B.集中统一原则
- C.民主集中制原则
- D.议行合一原则
- E.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 A.国家主席、副主席
- B.国务院总理
- C.中央军委主席
-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E.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A.拘留
- B.拘传
- C.取保候审
- D.监视居住
- A.3年
- B.4年
- C.5年
- D.6年
- A.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 B.有选举权的村民2/3以上多数通过
- C.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 D.参加投票的村民2/3以上多数通过
- A.毛泽东
- B.周恩来
- C.刘少奇
- D.朱德
- A.2年
- B.3年
- C.4年
- D.5年
- A.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B.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C.中央书记处
- D.中央委员会
- A.1945年1月在重庆召开
- B.1948年5月在西柏坡召开
- C.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 D.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 A.中国民主同盟
- B.中国民主建国会
- C.中国民主促进会
- D.中国致公党
- A.国防部
- B.总参谋部
- C.总装备部
- D.总后勤部
-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 B.中央委员会
- C.中央政治局
- D.总书记
- A.议行合一
- B.“一国两制”构想
- C.党政分开
- D.依法治国
- A.大元帅
- B.元帅
- C.大将
- D.上将
- A.60%
- B.62%
- C.64%
- D.66%
- A.民族团结
- B.民族融合
- C.民族歧视
- D.民族区域自治
- A.107个项目
- B.117个项目
- C.127个项目
- D.137个项目
- A.3年
- B.4年
- C.5年
- D.6年
- A.垂直领导
- B.协商民主
- C.地方自治
- D.民族自治
- A.议行合一制国家
- B.总统制国家
- C.议会制国家
- D.议会制总统制国家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毛泽东
- A.立法性
- B.司法性
- C.执行性
- D.监督性
- A.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 B.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 C.社会主义国家
-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 A.1名
- B.2名
- C.3名
- D.4名
- A.16周岁
- B.18周岁
- C.20周岁
- D.22周岁
- A.20名以上选民联名
- B.30名以上选民联名
- C.40名以上选民联名
- D.50名以上选民联名
- 43
-
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是( )
- A.一般单一制国家
- B.复杂单一制国家
- C.联邦制国家
- D.复合制国家
- A.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全面加强
- B.无产阶级专政全面加强
- C.人民民主得到全面发展
- D.多党合作制得到全面提高
- A.平等原则
- B.直接选举的原则
- C.秘密投票原则
- D.普遍原则
- A.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及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 B.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C.国务院部委制定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A.立法机关
- B.行政机关
- C.审判机关
- D.检察机关
- A.1949年
- B.1954年
- C.1956年
- D.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