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城市养老保险管理
- B.城市医疗保险管理
- C.城市失业保险管理
- D.城市社会福利管理
- E.城市社会优抚管理
- A.自治社区
- B.法定社区
- C.自然社区
- D.功能社区
- E.行政社区
- A.出售或买卖
- B.交换或互易
- C.赠与
- D.拍卖
- E.招标出让
- A.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
-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C.环境监测制度
- D.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 E.排污管理制度
- A.增长极核理论
- B.卫星城理论
- C.邻里单位理论
- D.田园城市理论
- E.生态城市理论
- A.规划职能
- B.交通运输职能
- C.社会福利与保障职能
- D.文化教育职能
- E.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职能
- A.市红十字会
- B.市慈善总会
- C.市基金会
- D.市志愿者组织
- E.居民委员会
- A.城市形象
- B.城市竞争力
- C.市政职能
- D.市政体制
- A.早期城市
- B.中世纪城市
- C.近代城市
- D.现代城市
- E.后现代城市
- A.同时备案
- B.同时竣工
- C.同时验收
- D.同时投产使用
- A.功能社区
- B.自然社区
- C.法定社区
- D.自治社区
- A.社区业主委员会
- B.社区居民委员会
- C.社区街道办
- D.社区自治联盟
- A.位置固定性
- B.差异性
- C.区位效益性
- D.耐久性
- A.1989年
- B.2003年
- C.2005年
- D.2008年
- A.政府财政为主
- B.私人投入为主
- C.社会投入为主
- D.民众自筹为主
- A.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B.妇幼保健站
- C.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D.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 A.公平原则
- B.增长原则
- C.效益原则
- D.可持续原则
- A.2年
- B.3年
- C.4年
- D.5年
- A.生产性
- B.承载性
- C.公益性
- D.自然垄断性
- A.花园城市理论
- B.卫星城理论
- C.中心地理论
- D.邻里单位理论
- A.《雅典宪章》
- B.《马丘比丘宪章》
- C.《北京宪章》
- D.《伦敦宪章》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规划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
- A.低度城市化
- B.过度城市化
- C.集中性城市化
- D.分散性城市化
- A.以GDP增长为主导
- B.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C.以经济规模赶超为目标
- D.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33
-
城市化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 A.1688年
- B.1867年
- C.1911年
- D.1945年
- A.直辖市
- B.副省级市
- C.地级市
- D.县级市
- A.市政反馈
- B.市政控制
- C.市政干预
- D.市政预测
- 36
-
市妇联的性质是
- A.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 B.城市公益性组织
- C.市人民团体
- D.政府职能部门
- A.美国
- B.日本
- C.法国
- D.英国
- A.社会属性
- B.经济属性
- C.人工属性
- D.生态属性
- A.明朝
- B.清末
- C.民国
- D.新中国
- A.城市历史学
- B.城市经济学
- C.城市社会学
- D.城市政治学
- 41
-
城市的首要特征是
- A.政治性
- B.历史性
- C.聚集性
- D.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