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数罪并罚
- 8
-
拘传
- 9
-
条约
- 10
-
民事法律关系
- A.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 B.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一般也违反了社会主义道德
- C.所有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都是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
- D.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可以互相代替
- E.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并互为补充
- 12
-
禁止性规范
- A.背书人
- B.保证人
- C.汇票的出票人
- D.本票的收款人
- E.支票的付款人
- 14
-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 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 C.行政管理关系
- D.市场规制关系
- E.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 A.展销会的举办者和商品的销售者
- B.消费者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
- C.商品销售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门
- D.展销会举办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门
- A.书证与物证
- B.视听资料
- C.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
- D.鉴定结论
- E.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
- A.基层人民法院
- B.初级人民法院
- C.中级人民法院
- D.高级人民法院
- E.最高人民法院
- A.行政关系
- B.刑事关系
- C.合同关系
- D.非法律关系
- A.主辅关系
- B.主次关系
- C.相辅相成的关系
- D.上下位关系
- A.劳动者
- B.公民
- C.法人
- D.非法人组织
- 21
-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是()
-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双方都是行政机关或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 B.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必须以主体双方的合意为根据
- C.行政机关不能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接受惩罚
- D.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 A.双边冲突规范
- B.单边冲突规范
- C.重叠性冲突规范
- D.选择性冲突规范
- A.血统主义
- B.出生地主义
- C.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
- D.出生地主义为主,血统主义为辅
- A.总公司和分公司
- B.母公司和子公司
- C.两合公司和无限公司
- D.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 A.书证
- B.物证
- C.证人证言
- D.视听资料
- 26
-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行政法律关系
- B.管理关系
- C.行政关系
- D.权力关系
- A.行政处罚
- B.行政强制执行
- C.行政决定
- D.行政复议
- A.反致
- B.转致
- C.公共秩序保留
- D.法律规避
- 29
-
联合国是()
- A.国家
- B.地区
- C.国际组织
- D.外交机关
- A.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 B.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 C.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 D.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 A.国际法调整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 B.国际法是国家之上的法律
- C.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集中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
- D.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 A.1个月内
- B.2个月内
- C.3个月内
- D.6个月内
- A.国家
- B.国际组织
- C.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 D.法人组织
- A.最后收到起诉状的法院
- B.最先收到起诉状的法院
- C.上级指定的法院
- D.各法院协商后确定的法院
- A.鉴定人
- B.原告
- C.被告
- D.第三人
- A.人民检察院
- B.人民法院
- C.原告
- D.被告
- A.诉讼客体
- B.诉权
- C.诉讼标的物
- D.诉
- A.3个月内审结
- B.6个月内审结
- C.9个月内审结
- D.12个月内审结
- A.人民法院
- B.拘留所
- C.人民政府
- D.公安机关
- A.人民法院
- B.公安机关
- C.人民检察院
- D.人民政府
- A.督促程序
- B.公示催告程序
- C.挂失程序
- D.还债程序
- A.商业贿赂
- B.假冒或仿冒
- C.虚假宣传
- D.侵犯商业秘密
- A.1993年
- B.1994年
- C.1999年
- D.2000年
- A.股东大会
- B.监事会
- C.经理
- D.董事会
- 45
-
商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
- B.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 C.行政许可行为
- D.经济关系中商自然人、商业组织和商业活动
- A.人治底下的法治
- B.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 C.民主国家中的良法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遵守
- D.治国者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