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国际法
- 8
-
物证
- 9
-
紧急避险
- 10
-
犯罪客体
- 11
-
法人
- A.包送
- B.包修
- C.包换
- D.包退
- E.包赔
- 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 B.合法性审查原则
- C.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
- D.不适用调解原则
- E.行政损害赔偿责任原则
- A.平等原则
- B.公平原则
- C.保险利益原则
- D.等价有偿原则
- E.最大诚信原则
- A.人的出生
- B.人的死亡
- C.天灾
- D.人祸
- E.结婚
- A.选举权
- B.被选举权
- C.宗教信仰自由
- 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E.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 A.外国民事关系
- B.涉外民事关系
- C.涉外法律关系
- D.涉外关系
- A.适用中国法
- B.由当事人选择
- C.驳回起诉
- D.适用国际惯例
- A.国际条约
- B.国际惯例
- C.中国法
- D.美国法
- A.条约
- B.习惯
- C.一般法律原则
- D.司法判例
- 21
-
一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是()
- A.领陆、领海、领空
- B.领陆、领水、领空
- C.领陆、领海、空气空间
- D.领陆、内水、领空
- A.《东京公约》
- B.《芝加哥公约》
- C.《海牙公约》
- D.《蒙特利尔公约》
- A.最惠国待遇
- B.国民待遇
- C.优惠待遇
- D.普通待遇
- A.3人以上单数
- B.5人以上单数
- C.7人以上单数
- D.9人以上单数
- A.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 B.两审终审制
- C.审判公开
- D.不适用调解
- A.仲裁
- B.民事诉讼
- C.刑事诉讼
- D.行政诉讼
- A.共同诉讼人
- B.诉讼代理人
- C.证人
- D.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
- A.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 B.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
- C.对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 D.对被劳动教养或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 A.6个月内审结
- B.3个月内审结
- C.2个月内审结
- D.1个月内审结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 B.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 C.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 D.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 A.裁判
- B.起诉
- C.诉讼
- D.裁决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A.公安机关
- B.国家安全机关
- C.审判机关
- D.检察机关
- A.公司法
-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C.税法
- D.环境保护法
- A.伪造商品产地
- B.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 C.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 D.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 A.市场规制关系
- 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 C.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 D.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 A.50人
- B.70人
- C.80人
- D.90人
- A.安全保障权
- B.知情权
- C.自主选择权
- D.公平交易权
- A.拖欠的税款
- B.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 C.拖欠的银行贷款
- D.拖欠的合同货款
- A.中国
- B.德国
- C.日本
- D.法国
- 41
-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 B.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 C.国家行政机关与法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 D.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 A.社会事务的管理
- B.经济事务的管理
- C.国家事务的管理
- D.文化事务的管理
- A.行政机关的职工
- B.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
- C.行政人员
- D.公务员
- A.办法
- B.规定
- C.条例
- D.命令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 46
-
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 A.有法可依
- B.有法必依
- C.依法办事
- D.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