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行政诉讼的证据
- 8
-
直接故意
- 9
-
法律解释
- 10
-
抗税
- 11
-
专利
- A.被告人供述
- B.被害人陈述
- C.书证
- D.物证
- E.现场笔录
- A.自诉人
- B.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 C.被告人
- D.证人
- E.辩护人
- A.民事行为具备有效成立的各种要件,即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 B.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有效成立的要件,因而法律上不允许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 D.民事行为不可以附条件
- E.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 A.被教唆的人接受了教唆
- B.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 C.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 D.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罪
- E.教唆的对象不满14周岁
- A.反致
- B.保留
- C.规避
- D.转致
- A.系属
- B.识别
- C.连结点
- D.范围
- A.氏族的出现
- B.商品交换的出现
- C.私有制的出现
- D.奴隶制的出现
- E.道德的出现
- A.政治犯
- B.普通刑事犯
- C.宗教犯
- D.军事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B.国际商会
- C.国际法协会
- D.国际贸易协会
- A.10周岁
- B.14周岁
- C.16周岁
- D.18周岁
- A.对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 C.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 A.鉴定费
- B.公告费
- C.案件受理费
- D.翻译费
- A.通过国有化取得
- B.通过没收取得
- C.通过买卖取得
- D.通过收益取得
- A.买卖
- B.遗嘱
- C.租赁
- D.借贷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 B.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 C.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 D.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 A.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 B.两审终审制
- C.审判公开
- D.不适用调解
- A.犯罪对象
- B.犯罪客体
- C.犯罪主体
- D.犯罪构成
- A.公安机关
- B.国家安全机关
- C.审判机关
- D.检察机关
- A.犯罪终结
- B.犯罪中断
- C.犯罪未遂
- D.犯罪中止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折扣
- B.佣金
- C.回扣
- D.减价
- A.股东大会
- B.董事会
- C.经理
- D.监事会
- A.公司法
-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C.税法
- D.环境保护法
- A.10年
- B.20年
- C.30年
- D.50年
- A.职权立法
- B.授权立法
- C.执行性立法
- D.创制性立法
- A.1年
- B.2年
- C.4年
- D.20年
- A.行政机关
- B.公民
- C.法人
- D.外国人
- A.行政机关的职工
- B.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
- C.行政人员
- D.公务员
- A.1987年
- B.1996年
- C.1997年
- D.1999年
- A.最高人民法院
- B.最高人民检察院
- C.最高终审法院
- D.国务院
- A.制定法
- B.习惯法
- C.判例法
- D.宗教法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国务院
- D.中央军事委员会
- A.禁止性规范
- B.命令性规范
- C.义务性规范
- D.授权性规范
- A.社会原则和专门法律原则
- B.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 C.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 D.确定性原则和非确定性原则
- 46
-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政治
- B.法律
- C.经济
- D.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