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犯罪的主观方面
- 8
-
行政诉讼法
- 9
-
法律责任
- 10
-
相邻权
- 11
-
税法
- A.物证
- B.现场笔录
- C.被害人陈述
- D.被告人供述
- E.勘验笔录
- A.鉴定人
- B.证人
- C.法定代理人
- D.被害人
- E.辩护人
- A.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B.显失公平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C.可撤销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 D.当事人只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撤销
- E.对可撤销民事行为,应当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以判决或裁决的形式作出
- A.教唆犯不能成为单独的犯罪
- 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D.被教唆人犯被教唆外的罪,教唆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
- E.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对教唆犯从重或加重处罚
- A.中级人民法院
- B.高级人民法院
- C.最高人民法院
- D.基层人民法院
- A.基层人民法院
- B.初级人民法院
- C.中级人民法院
- D.高级人民法院
- E.最高人民法院
- A.系属
- B.识别
- C.连结点
- D.范围
- A.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
- B.合同缔结地法
- C.合同履行地法
- D.最密切联系地法
- 20
-
庇护的对象主要是( )
- A.普通刑事犯
- B.政治犯
- C.宗教犯
- D.军事犯
- A.依出生地取得的国籍
- B.依血统取得的国籍
- C.因选择国籍而取得的国籍
- D.因婚姻依有关国家法律而取得的国籍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 B.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
-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 D.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 A.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 B.合法性审查
- C.审判公开
- D.两审终审制
- A.公安机关
- B.国家安全机关
- C.审判机关
- D.检察机关
- A.原告与第三人
- B.被告与第三人
- C.原告与被告
- D.原告、被告与第三人
- A.犯罪客体
- B.犯罪对象
- C.犯罪主体
- D.犯罪构成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2000元
- B.3000元
- C.4000元
- D.5000元
- A.12周岁
- B.14周岁
- C.16周岁
- D.18周岁
- A.10周岁
- B.14周岁
- C.16周岁
- D.18周岁
- A.公司法
-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C.税法
- D.环境保护法
- A.股东会
- B.董事会
- C.经理
- D.监事会
- A.共同法律行为
- B.协同法律行为
- C.单方法律行为
- D.双方法律行为
- A.实体权利
- B.胜诉权
- C.起诉权
- D.反诉权
- A.应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 B.应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 C.可为代位继承人
- D.仍没有继承权
- A.10年
- B.20年
- C.30年
- D.50年
- A.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合法
- B.行政执法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 C.行政执法的相对人不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D.行政执法的内容不合法
- A.最高人民法院
- B.最高人民检察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国务院
- A.条例
- B.规定
- C.办法
- D.命令
- A.年满16周岁
- B.年满18周岁
- C.年满20周岁
- D.年满22周岁
- A.国务院副总理
- B.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 C.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A.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 B.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 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 A.国家主席
- B.国务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全国人大常委会
- A.禁止性规范
- B.命令性规范
- C.义务性规范
- D.授权性规范
-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 B.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
- C.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 D.分权宪法和集权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