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8
-
知识产权
- 9
-
犯罪客体
- 10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A.遵守诉讼秩序
- B.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 C.提出回避申请
- D.收集、提供证据
- E.申请执行
- 12
-
成文法
- A.贪污贿赂案件
- 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 C.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 D.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 E.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 A.过于自信的过失
- B.不可避免的过失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不可抗拒的过失
- E.不可预见的过失
- A.配偶
- B.子女
- C.父母
- D.兄弟姐妹
- E.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 A.监护人的本国法
- B.我国法律
- C.被监护人的本国法
- D.我国与当事人所在国缔结的国际条约
- A.人的出生
- B.人的死亡
- C.天灾
- D.人祸
- E.结婚
- A.国家
- B.国际组织
- C.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 D.法人组织
-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一方或双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
- B.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我国领域内
- C.民事关系据以确立、变更或消亡的法律事实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 D.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均为我国自然人或法人
-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 A.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 B.由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 C.由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 D.由中国、印度、泰国共同倡导的
- A.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 B.按日处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 C.按日处200元至300元的罚款
- D.按日处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 A.1个月内审结
- B.3个月内审结
- C.6个月内审结
- D.12个月内审结
- A.原告与被告
- B.第三人
- C.诉讼代理人
- D.诉讼代表人
- A.不负刑事责任
- B.应负刑事责任
- C.应从轻处罚
- D.应减轻处罚
- A.4小时
- B.8小时
- C.12小时
- D.24小时
- A.抢夺
- B.绑架
- C.诈骗
- D.走私
- A.重婚罪
- B.偷越国(边)境罪
- C.爆炸罪
- D.遗弃罪
- A.应当免除处罚
- B.应当减轻处罚
- C.应当从轻处罚
- D.可以从轻处罚
- A.包修、包换、包赔
- B.包修、包退、包赔
- C.包修、包换、包退
- D.包换、包退、包赔
- A.伪造商品产地
- B.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 C.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 D.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 A.股东会
- B.董事会
- C.经理
- D.监事会
- A.调查
- B.劝解
- C.调解
- D.判决
- A.遗嘱继承
- B.遗赠
- C.遗赠扶养协议
- D.法定继承
- A.工资、奖金
- B.生产、经营的收益
- C.知识产权的收益
- D.一方的婚前财产
- A.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能自主决定的事项
- B.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 C.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
- D.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自律管理的事项
- A.管制
- B.拘传
- C.罚金
- D.警告
- A.必须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受要的人
- B.必须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 C.必须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 D.可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后到达受要约人
- A.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 B.在效力方面的特点
- C.在制定程序方面的特点
- D.在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 A.2005年4月27日起施行
- B.2005年10月1目起施行
- C.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 D.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B.1982年宪法
- C.党的十五大
- D.党的十六大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C.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A.基本原则
- B.具体原则
- C.专门法律原则
- D.政策性原则
- A.适用条件
- B.行为准则
- C.法律后果
- D.法律条文
- A.国家
- B.政党
- C.社会
- D.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