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模拟卷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30. 《诗经》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 ( )

  • A.风
  • B.赋
  • C.比
  • D.兴
  • E.颂
15

28. 我国古代居民的庭院,其用途是 ( )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B.人神相处
  • C.迎神祭祖
  • D.日常生活
  • E.近待友朋
16

27. 下列思想属于儒家的是 (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仁者,人也”
  • C.“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E.“为物不贰,生物不测”
17

24.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观念说的都是 ( )

  • A.单主体性观念
  • B.互主体性观念
  • C.多主体性观念
  • D.无主体性观念
18

25. 世界新型文明的主要潮流是 ( )

  • A.西方文化独尊
  • B.东方文化独尊
  • C.儒学现代复兴
  • D.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综合创新
19

26. 以下几种表述,正确反映“文化现象”和“文化事象”两个概念区别的是 ( )

  • A.文化现象具有经验性;文化事象已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
  • B.文化现象属于物质的;文化事象属于精神的
  • C.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 D.文化现象是个别、具体的;文化事象则是概括的、抽象的
  • E.文化现象偏重感性的体验,有些现象带有单一性;文化事象是理性认识,有一定规律性
21

23.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 )

  • A.15世纪初叶
  • B.15世纪末叶
  • C.16世纪初叶
  • D.16世纪末叶
22

21. 本、朝鲜、越南曾仿照汉字创造的自己文字分别是 ( )

  • A.平假名、谚文、字喃
  • B.谚文、字喃、平假名
  • C.片假名、字喃、谚文
  • D.谚文、平假名、字喃
23

19. 汉乐府民歌中,主要用作军乐的是 ( )

  • A.相和歌辞
  • B.鼓吹歌辞
  • C.杂曲歌辞
  • D.唱和歌辞
24

20. 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 )

  • A.《尚书》
  • B.《周易》
  • C.《孟子》
  • D.《论语》
25

17. 东汉末年以张角为首领的宗派是 ( )

  • A.太平道
  • B.五斗米道
  • C.正一道
  • D.北天师道
27

14. 唐代最重要的是进士科,进士科又被称作 ( )

  • A.五经科
  • B.三礼科
  • C.词科
  • D.学究科
28

15. 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 )

  • A.元宵节
  • B.中秋节
  • C.端午节
  • D.重阳节
29

16. “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 )

  • A.夏
  • B.商
  • C.西周
  • D.汉代
31

13. 君主专制最早出现在 ( )

  • A.春秋
  • B.战国
  • C.秦代
  • D.汉代
32

11.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

  •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33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 )

  • A.栽培高粱
  • B.整修田埂
  • C.使用水车
  • D.栽培水稻
34

10. 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 )

  • A.农商经营
  • B.行商经营
  • C.坐商经营
  • D.官商经营
35

7. 两税法的提出者是 ( )

  • A.张居正
  • B.王安石
  • C.杨炎
  • D.唐太宗
37

4. 中国实施文化“大一统”的朝代是 ( )

  • A.商周
  • B.秦汉
  • C.南北朝
  • D.唐宋
39

6. 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 )

  • A.太师、太傅、太保
  •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C.尚书、中书、门下
  • D.太尉、太常、太仆
41

2. 从学科性质来说,《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属于 ( )

  • A.交叉学科
  • B.新兴边缘学科
  • C.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 D.研究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学科
42

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 A.平时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
  • 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 C.战国时期文字构形的差异远远高于它的前后时代
  • 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