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 B.课题选择的新取向
- C.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 D.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 E.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 A.布鲁金斯学会
- B.美国企业研究所
- C.传统基金会
- D.胡佛研究所
- E.赫特逊政策研究所
-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 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
- C.《政策科学构想》
- D.《决策科学》
- E.《政策内容》
- A.勒纳
- B.拉斯韦尔
- C.玛格丽特米德
- D.罗伯特默顿
- E.爱德华希尔兹
- A.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
- B.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显露出来
- C.参与决策的人很少
- D.决策过程纯属“黑箱”运作
- E.在那时还不可能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政策
- A.亚当斯密
- B.克劳塞维茨
- C.卡尔马克思
- D.拉斯韦尔
- E.马克斯韦伯
- A.文献
- B.档案记录
- C.访谈
- D.直接观察
- E.物理人工制品
- A.外围概念
- B.核心概念
- C.系统概念
- D.次级概念
- E.边际概念
- A.史官制度
- B.策士制度
- C.谏议制度
- D.科举制度
- E.观念制度
- A.内容分析法
- B.二次分析法
- C.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 D.历史分析方法
- E.比较分析方法
- A.《政策科学导论》
- B.《中国公共政策分析》
- C.《变革中的中国公共政策》
- D.《现代化与政府科学决策》
- A.20世60年代初期
- B.20世纪70年代中期
-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 A.1918年和纽约
- B.1918年和洛杉矶
- C.1918年和华盛顿
- D.1919年和纽约
- A.美国企业研究所
- B.胡佛研究所
- C.传统基金会
- D.卡内基研究所
- A.林德布洛姆
- B.西蒙
- C.德洛尔
- D.戴伊
- A.政策评估
- B.政策制定
- C.政策执行
- D.政策终结
- A.德洛尔
- B.阔德
- C.博雷尔
- D.戴伊
- A.拉斯韦尔
- B.德洛尔
- C.韦伯
- D.西蒙
- A.勒纳
- B.拉斯韦尔
- C.马克思
- D.韦伯
- A.《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
- B.《经济学》
-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A.西蒙
- B.诺依曼
- C.拉斯韦尔
- D.巴达克
- A.《组织》
- B.《管理决策新科学》
- C.《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 D.《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