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
躁狂发作临床特征( )
- A.情感高涨且易激怒
- B.思维奔逸
- C.联想加速
- D.行为轻率不顾后果
- E.由于活动增多,可明显影响睡眠
- 29
-
自杀的原因有( )
- A.个人因素
- B.应激因素
- C.生物学因素
- D.心理社会因素
- E.遗传因素
- A.抗精神病药物
- B.中枢兴奋药物
- C.抗焦虑药物
- D.预防使用抗生素
- E.碳酸锂
- 31
-
预防精神发育迟滯应( )
- A.积极开展妇幼保健
- B.健全助产工作,防止产伤
- C.防治地方性疾病
- D.开展遗传咨询工作
- E.早期开展预防性治疗
- 32
-
应激的情绪反应有( )
- A.焦虑
- B.恐惧
- C.抑郁
- D.愤怒
- E.自杀
- A.训练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行为技能
- B.实行开放式的病员管理制度,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
- C.致力改变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D.健全医院的康复管理体制与相关规章制度
- E.定期对精神康复工作进行评估
- 34
-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
- A.保密原则
- B.限时原则
- C.自愿原则
- D.感情限定原则
- E.转介原则
- A.创伤结果所致的心理反应
- B.他伤结果所致的心理反应
- C.情绪休克复苏期
- D.情绪休克恢复期
- E.情绪休克进展期
- A.引导“情感剥离”
- B.培养健全人格
- C.促进智力发展
- D.独立性的培养
- E.语言训练
- A.社区介入
- B.识别高危人群
- C.建立自杀预防网络
- D.广泛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 38
-
贝克认知治疗包括( )
- A.鼓励患者认识其适应不良性认知
- B.帮助患者认识使不良认知持续出现的逻辑错误,并与其讨论、设计严格的测验加以检验,从而使患者认识这些错误,放弃不良思维方式
- C.对患者的基本设想提出诘难,促使其适应不良认知发生根本改变
- D.整合全部认知错误加以修正
- E.提出病人自己改正的适应方式
- A.生后半个月后
- B.生后一个月后
- C.生后一个半月后
- D.生后两个月后
- A.50%
- B.40%
- C.30%
- D.20%
- A.脑出血
- B.蛛网膜下腔出血
- C.脑梗塞
-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A.特教培训
- B.家庭教育
- C.药物治疗
- D.手术治疗
- A.语言交流障碍
- B.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
- C.认知缺陷
- D.社会交往障碍
- A.多大于40岁
- B.多大于50岁
- C.多大于60岁
- D.多大于70岁
- A.适当吸烟
- B.高蛋白、高脂饮食
- C.积极进行补钙治疗
- D.适当运动
- A.朋友的经常探望
- B.再婚
- C.子女的体贴入微
- D.宣泄悲情
- A.华生
- B.罗杰斯
- C.弗洛伊德
- D.贝克
- A.指导伤残者发展健全人格
- B.进行躯体治疗
- C.指导身体康复训练
- D.寻求社会经济支持
- A.安理申
- B.他克林
- C.哈伯因
- D.司来吉兰
- A.服毒
- B.卧轨
- C.高处跃下
- D.溺水
- A.1-2年
- B.2年
- C.2-3年
- D.3-4年
- A.纳曲硐可改善注意力不集中
- B.碳酸锂可改善攻击、自伤行为
- C.苯丙胶可改善刻板行为
- D.氯丙嗪可改善强迫行为
- A.5%
- B.10%
- C.15%
- D.20%
- A.近记忆障碍
- B.远记忆障碍
- C.尿便失禁
- D.计算力下降
- A.人睡困难
- B.早醒
- C.做噩梦
- D.易惊醒
- A.解释
- B.客观中立
- C.移情的分析与解释
- D.潜意识浮至意识
- A.2倍
- B.3倍
- C.4倍
- D.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