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5年4月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0286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5

关于朊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含有核酸的传染性蛋白粒子
  • B.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变
  • C.化学本质是构象异常的核酸
  • D.朊粒是库鲁病的病原体
38

MMR三联疫苗的使用已纳入计划免疫,其预防感染的病原体之一是( )

  • A.狂犬病毒
  • B.风疹病毒
  • C.流感病毒
  • D.轮状病毒
40

流感病毒的分型依据是( )

  • A.NP与MP的抗原性差异
  • B.NP与HA的抗原性差异
  • C.NP与NA的抗原性差异
  • D.HA与NA的抗原性差异
41

观察新生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

  • A.革兰染色
  • B.镀银染色
  • C.墨汁染色
  • D.抗酸染色
42

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

  • A.复制
  • B.配子方式
  • C.二分裂
  • D.形成孢子
43

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细菌之一是( )

  • A.布鲁菌
  • B.淋球菌
  • C.白喉杆菌
  • D.破伤风梭茵
45

对菌种鉴定无意义的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是( )

  • A.生化反应
  • B.血清学鉴定
  • C.分离培养
  • D.形态学检查
46

气性坏疽是一种创伤性感染,其病原体主要是( )

  • A.炭疽杆菌
  • B.破伤风梭菌
  • C.乙型溶血链球菌
  • D.产气荚膜梭菌
47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 A.流感病毒
  • B.肺炎支原体
  • C.结核杆菌
  • D.申克孢子丝菌
48

临床药敏试验选用的细菌群体应处于其生长周期的( )

  • A.迟缓期
  • B.对数期
  • C.稳定期
  • D.衰亡期
49

构成细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 )

  • A.细菌的形态
  • B.细菌的基本结构
  • C.侵袭力和毒素
  • D.侵入机体的部位
50

血清病属于( )

  • A.Ⅰ型超敏反应
  • B.Ⅱ型超敏反应
  • C.Ⅲ型超敏反应
  • D.Ⅳ型超敏反应
51

通过解除免疫耐受以激发免疫应答的临床意义是( )

  • A.防治超敏反应
  • B.清除肿瘤
  • C.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
  • D.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52

关于抗原——抗体反应,正确的说法是( )。

  • A.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就不会解离
  • B.空气中的氧含量对抗原——抗体反应有明显影响
  • C.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值为抗原等电点
  • D.通常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
54

关于体液免疫再次应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抗体水平上升的快,下降的也快
  • B.潜伏期明显变长
  • C.抗体含量大幅度上升
  • D.主要为IgM
55

提呈外源性抗原的主要分子是( )

  • A.MHC——Ⅰ类分子
  • B.MHC——Ⅱ类分子
  • C.CD4
  • D.CD8
58

婴幼儿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

  • A.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 B.皮肤黏膜屏障发育不完善
  • C.在母体时血——胎屏障不完善
  • D.免疫缺陷
59

不表达HLA——I类分子的细胞是( )

  • A.肝细胞
  • B.T细胞
  • C.B细胞
  • D.成熟红细胞
60

B细胞在其中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

  • A.胸腺
  • B.骨髓
  • C.脾脏
  • D.淋巴结
62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

  • A.CH1
  • B.CH2/CH3
  • C.CH4
  • D.VL、VH
63

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

  • A.C1→C4→C3→C2→C5→C9
  • B.C1→C3→C4→C2→C5→C9
  • C.C1→C4→C2→C3→C5→C9
  • D.C1→C3→C2→C4→C5→C9
64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具有的抗原是( )

  • A.同种异型抗原
  • B.异种抗原
  • C.自身抗原
  • D.超抗原
6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时易发生( )

  • A.肿瘤
  • B.超敏反应
  • C.自身免疫病
  • D.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