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垂直传播
- 7
-
转化
- 8
-
病毒体
- 9
-
内基小体
- 10
-
BCR
- 11
-
细菌L型
- 12
-
MHC
- 13
-
补体系统
- 14
-
胸腺依赖性抗原
- 16
-
免疫监视
- A.只能通过性传播
- B.只能通过输血传播
- C.只能通过垂直传播
- D.不通过食品餐具传播
- A.基因工程疫苗
- B.减毒活疫苗
- C.灭活疫苗
- D.类毒素
- A.粪——口传播
- B.血液传播
- C.性接触传播
- D.垂直传播
- A.疱疹复发部位淋巴结
- B.骶神经节
- C.迷走神经节
- D.三叉神经节
- A.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
- B.人是惟一传染源
- C.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 D.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 A.宿主细胞基因组
- B.线粒体
- C.质粒
- D.病毒基因组
- A.液体培养基
- B.半固体培养基
- C.固体平板培养基
- D.固体斜面培养基
- A.乙型链球菌
- B.伤寒杆菌
- C.白喉棒状杆菌
- D.霍乱弧菌
- A.炭疽杆菌
- B.链球菌
- C.葡萄球菌
- D.白喉棒状杆菌
- A.吕氏血清培养基
- B.亚碲酸钾血平板
- C.SS平板
- D.罗氏培养基
- A.迟缓期
- B.对数期
- C.稳定期
- D.衰亡期
- A.肉毒梭菌
- B.破伤风梭菌
- C.产气荚膜梭菌
- D.肺炎球菌
- A.白假丝酵母菌
- B.梅毒螺旋体
- C.沙眼衣原体
- D.鼠疫杆菌
- A.nm
- B.μm
- C.mm
- D.cm
- A.灭活疫苗
- B.合成肽疫苗
- C.亚单位疫苗
- D.重组抗原疫苗
- A.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 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 C.Ⅰ、Ⅲ、Ⅳ型超敏反应
- D.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 52
-
中枢耐受是指( )
- A.在中枢神经系统与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 B.未成熟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与自身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 C.在出生后成熟T、B细胞与自身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 D.缺少活化的第二信号所致的免疫耐受
- A.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 B.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 C.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 D.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 A.阳性选择
- B.阴性选择
- C.免疫细胞发育成熟阶段
- D.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 A.穿孔素
- B.颗粒酶
- C.FasL
- D.TNF
- A.具有非特异性
- B.无记忆性
- C.免疫耐受状态的维持有赖于耐受原的持续存在
- D.与免疫抑制是同义语
- A.IL——8
- B.IL——1
- C.IFN
- D.IL——2
- A.CD4
- B.CD8
- C.CD28
- D.CD2
- A.IgGFc受体
- B.细胞因子受体
- C.甘露糖受体
- D.抗原识别受体
- A.TNF
- B.CSF
- C.IL
- D.IFN
- A.CD4<sup>+</sup>T细胞
- B.CD8<sup>+</sup>T细胞
- C.αβT细胞
- D.γδT细胞
-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 B.激活物质相同
-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 D.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 A.1%~10%
- B.2%~20%
- C.10%~40%
- D.20%~50%
- A.抗体有分泌型和膜型两种类型
- B.SIg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 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 D.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 65
-
免疫对机体的作用是( )
- A.有害的
- B.有益的
- C.既无益也无害
- D.正常有益,异常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