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知觉的恒常性
- 7
-
心理测验
- 9
-
A型行为类型
- 10
-
心理过程
- 11
-
性格
- 14
-
意志的自觉性
- A.精神分裂症病人
- B.神经症性障碍的病人
- C.轻躁狂病人
- D.酒精中毒病人
- A.失眠症
- B.强迫症
- C.原发性青光眼
- D.偏执狂
- A.标准智商
- B.离差智商
- C.比率智商
- D.平均智商
- 25
-
16PF测验是一种( )
- A.抑郁评定量表
- B.智力测验
- C.神经心理学测验
- D.人格测验
- A.20%
- B.30%
- C.40%
- D.50%
- A.乳儿期
- B.学龄期
- C.青少年期
- D.中年期
- A.严格的自我调控
- B.严格的社会教育
- C.严格的学校教育
- D.严格的规范教育
- A.治疗效果=医生的职业道德与人格÷病人的依从性
- B.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病人的依从性
- C.治疗效果=医生的职业道德与人格×病人的依从性
- D.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病人的依从性
- A.否认期
- B.妥协期
- C.接受期
- D.抑郁期
- A.期待性焦虑
- B.现实性焦虑
- C.分离性焦虑
- D.阉割性焦虑
- A.适应
- B.对比
- C.相互作用
- D.联觉
- A.动作思维
- B.形象思维
- C.聚合思维
- D.发散思维
- A.心身统一观点
- B.社会对个体影响观点
- C.认知与自我评价观点
- D.主动适应与调节观点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 A.条件反射
- B.社会环境
- C.自然环境
- D.教育环境
- 37
-
“勤能补拙”指的是( )
- A.能力能弥补性格上的不足
- B.性格能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 C.性格能弥补气质上的不足
- D.气质可以弥补性格上的不足
- A.第一断乳期
- B.第二断乳期
- C.第一逆反期
- D.第二逆反期
- A.沙赫特
- B.马斯洛
- C.弗洛伊德
- D.巴甫洛夫
- A.情绪的冲动性
- B.情感的稳定性
- C.情绪的需要性
- D.情感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