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自考预防医学(二)考试真题(0320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3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

  • A.健康教育
  • B.合理膳食
  • C.增加体力活动
  • D.减肥
  • E.减轻精神紧张
24

医源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包括( )

  • A.直接接触传播
  • B.间接接触传播
  • C.空气传播
  • D.共同媒介传播
  • E.生物媒介传播
25

适用于肝、胆及血管疾病患者,低胆固醇治疗膳食原则有( )

  • A.不食肥肉及动物油脂
  • B.对胆固醇高的食物应尽量少食
  • C.胆固醇每日限制在300mg
  • D.胆固醇每日限制在400mg
  • E.胆固醇每日限制在500mg
26

21世纪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 A.新发传染病的严重威胁
  • B.环境污染和药物滥用
  • 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加剧
  • D.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难度增加
  • E.食品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27

碘缺乏病地区分布特征有( )

  • A.平原>山区
  • B.山区>平原
  • C.内地>沿海
  • D.农村>城市
  • E.沿海>内地
28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

  • A.现况性研究
  • B.回顾性研究
  • C.前瞻性研究
  •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29

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方法中,论证因果关联强度为强的方法是( )

  • A.横断面研究
  • B.病例对照研究
  • C.生态学研究
  • D.前瞻性队列研究
31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

  • A.率
  • B.构成比
  • C.相对比
  • D.百分位数
32

分析两个变量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是( )

  • A.t检验
  • B.X2检验
  • C.秩和检验
  • D.直线回归
33

急性感染期(窗口期)的持续时间是( )

  • A.0~1周
  • B.2~12周
  • C.13~23周
  • D.24~34周
34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为( )

  • A.高危人群→正常人→疾病→并发症
  • B.正常人→高危人群→疾病→并发症
  • C.高危人群→疾病→正常人→并发症
  • D.正常人→疾病→高危人群→并发症
35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疾病是( )

  • A.麻疹
  • B.禽流感
  • C.狂犬病
  • D.疟疾
36

含钙多的食物是( )

  • A.水果
  • B.蔬菜
  • C.奶
  • D.肉
37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

  • A.动物性食品
  • B.植物性食品
  • C.海产品
  • D.水果
38

肥胖的诊断标准是( )

  • A.BMl值18~20
  • B.BMl值20~25
  • C.BMl值25~27
  • D.BMl值>28
39

目前已经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的疾病是( )

  • A.炭疽
  • B.病毒性肝炎
  • C.肺结核
  • D.流行性出血热
40

铅中毒的典型症状是( )

  • A.皮肤过敏
  • B.皮肤搔痒
  • C.周围神经炎
  • D.腹绞痛
41

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 A.水俣病
  • B.克山病
  • C.鼠疫
  • D.痛痛病
42

属于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是( )

  • A.水俣病
  • B.肺结核
  • C.乙型脑炎
  • D.丙型肝炎
43

砷中毒皮肤病变的主要表现是( )

  • A.皮肤过敏
  • B.皮肤过度角化
  • C.皮肤溃疡
  • D.皮肤瘙痒
44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的卫生监督行为是( )

  • A.预防性卫生监督
  • B.经常性卫生监督
  • C.应急性卫生监督
  • D.临时性卫生监督
45

食品污染按其性质可分为( )

  • A.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真菌性污染
  • B.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病毒性污染
  • C.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霉菌性污染
  • D.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46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 A.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 B.微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
  • C.空气、水、土壤
  •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