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流行
- 10
-
病因
- 11
-
安慰剂
- 12
-
生理始基
- 13
-
回归系数
- 14
-
中暑
- 15
-
公害
- 16
-
生物富集
- A.计量资料
- B.计数资料
- C.数字资料
- D.文字资料
- E.等级资料
- A.均数和标准差
- B.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 C.率
- D.构成比
- E.相对比
- A.肺结核
- B.支气管肺炎
- C.肺泡细胞癌
- D.间质性肺炎
- E.肺血吸虫病
- A.饮食疗法
- B.运动疗法
- C.口服降糖药
- D.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 E.注射胰岛素
- A.加大宣传力度
- B.防止食品污染
- C.普及食品卫生知识
- D.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E.食用前彻底加热,杀灭病原菌和破坏毒素
- A.胃肠功能紊乱
- B.妇女月经失调
- C.易兴奋症
- D.汞毒性震颤
- E.汞毒性口腔炎
- A.人口稳定
- B.如当地流行结核,12岁儿童需要复种卡介苗
- C.短程化疗
- D.卡介苗初种
- E.规范化治疗
- A.F值
- B.SS<sub>总</sub>
- C.SS<sub>组间</sub>
- D.SS<sub>组内</sub>
- A.t检验
- B.检验
- C.方差分析
- D.秩和检验
- 26
-
t检验的主要应用是( )
- A.两个计量资料样本均数的比较
- B.多个计量资料样本均数的比较
- C.两个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
- D.多个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
- A.备注
- B.标目
- C.线条
- D.数字
- A.直方图
- B.线图
- C.构成图
- D.直条图
- A.必须满足其中一条标准
- B.必须同时满足其中两条标准
- C.必须满足关联特异性
- D.满足的条件越多,该因素成为该疾病的原因的可能性越大
- 30
-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 )
- A.一定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后基因突变引起的
- B.一定是机体抵抗力低下引起的
- C.一定是机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
- D.一定是机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引起的
- 31
-
病死率就是( )
- A.死亡人数除以平均人口
- B.与生存率相加为100%
- C.某病死亡人数除以该病的患病人数
- D.某病的死亡率除以该病的患病率
- A.造血系统
- B.神经系统
- C.呼吸系统
- D.皮肤粘膜
- A.15.5%以下
- B.14.5%以下
- C.13.5%以下
- D.12.5%以下
- A.1000~1500mg
- B.1200~1600mg
- C.1300~1700mg
- D.1500~1800mg
- A.亚麻酸
- B.亚油酸
- C.花生四烯酸
- D.二十碳四烯酸
- 36
-
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
- A.动物脂肪
- B.动物瘦肉
- C.粮谷类
- D.木耳、猪肝
- A.速发型矽肺
- B.迟发型矽肺
- C.晚发型矽肺
- D.缓发型矽肺
- A.20~30dB(A)
- B.30~40dB(A)
- C.40~50dB(A)
- D.50~60dB(A)
- A.6g
- B.8g
- C.10g
- D.16g
- A.小麦
- B.高粱
- C.大米
- D.玉米
- A.询问法、记帐法、检测法
- B.询问法、记帐法、测量法
- C.询问法、记帐法、称重法
- D.询问法、记帐法、换算法
- 42
-
豆类的蛋白质含量是( )
- A.10~30%
- B.20~40%
- C.30~50%
- D.40~60%
- A.自然沉降法
- B.惯性撞击法
- C.过滤法
- D.随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