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计量资料
- 7
-
个案研究
- 8
-
抽样误差
- 9
-
盲法
- 10
-
知情同意
- 11
-
研究
- A.属于测量内在一致性的方法
- B.具体方法是将研究工具各项目分成两部分,对两部分的分值进行相关分析
- C.两部分分值的相关系数即为折半信度
- D.包括前后折半法和奇偶折半法
- E.不同的折半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 A.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是用来反映其质量高低的最常用指标
- B.研究工具可以只有信度而无效度
- C.信度和效度之间不是截然孤立的
- D.信度低的研究工具其效度肯定不高
- E.信度高的研究工具其效度也一定高
- A.能够被控制和消除
- B.增加样本量不能减小抽样误差
- C.改进抽样方法使样本更具代表性可以减小抽样误差
- D.选择变异程度小的研究指标可以减小抽样误差
- E.要判断两样本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否由抽样误差引起,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 A.应根据资料类型和分析目的选用统计图
- B.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为6∶8或8∶6
- C.图号和图题写在图的上方
- D.纵轴和横轴上无需标明刻度
- E.使用图例说明图中不同线条或色调所代表的不同事物
- A.文章题目和内容要相符、切题
- B.新颖、能反映论文中最有特点的内容
- C.简明、文题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20字为宜
- D.文题一般不用缩写词
- E.文字要有艺术性、富有吸引力
- A.观察者无明确的观察工具
- B.观察者应用量表进行记录
- C.观察者采用日记的方法进行记录
- D.观察者应用观察记录表格进行记录
- E.在观察中观察者可随时修改研究目的
- 18
-
进行预试验的目的是( )
- A.加速科研工作的进展
- B.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
- C.确认变量
- D.检查课题设计中的问题
- E.确立研究问题
- A.著者途径
- B.序号途径
- C.书名途径
- D.分类途径
- E.主题途径
- A.方便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定额抽样
- D.目的抽样
- E.滚雪球抽样
- A.摘要
- B.前言
- C.材料与方法
- D.结果
- E.讨论
- A.顺查法
- B.倒查法
- C.抽查法
- D.追溯法
- E.循环法
- A.研究的科学性
- B.研究的可行性
- C.研究的合理性
- D.研究的伦理原则
- E.研究的可重复性
- 24
-
自变量的特征包括( )
- A.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察的因素
- B.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
- C.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
- D.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 E.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 A.t检验
- B.四格表检验
- C.配对检验
- D.行×列表检验
- A.均数
- B.中位数
- C.标准差
- D.标准误
- A.敏感性
- B.等同性
- C.稳定性
- D.内在一致性
- A.效标关联效度
- B.内容效度
- C.表面效度
- D.结构效度
- A.P值范围在-1~1之间
- B.P≤0.1在统计学中被称为小概率事件
- C.P值越趋近于1,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 D.在假设检验中,当P≤α时,可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 A.40%
- B.50%
- C.60%
- D.80%
- A.完全参与者
- B.观察性参与者
- C.局外观察者
- D.参与性观察者
- A.2-3个
- B.3-5个
- C.4-6个
- D.6-7个
- 33
-
在研究中自变量是指( )
- A.受结果影响的因素
- B.导致研究结果产生的因素
- C.研究想要观察的结果
- D.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
- A.学术报告
- B.文献资料
- C.问卷调查
- D.选题过程
- A.质性研究
- B.前瞻性研究
- C.回顾性研究
- D.队列研究
- A.设对照组
- B.随机分组
- C.随机抽样
- D.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
- A.研究对象不同
- B.研究设计内容不同
- C.研究目的不同
- D.研究性质不同
- 38
-
文献是指( )
- A.记录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载体
- B.记录知识的工具
- C.传递知识的载体
- D.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工具
- A.研究指标
- B.评价指标
- C.推测指标
- D.主观指标
- A.文摘标识
- B.合同号
- C.文献来源
- D.评论
- 41
-
干扰变量也称为( )
- A.自变量
- B.因变量
- C.外变量
- D.依变量
- A.理论框架
- B.概念模式
- C.概念框架
- D.理论指导
- A.有益的原则
- B.公正的原则
- C.公平的原则
- D.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
- A.命题
- B.框架
- C.概念
- D.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