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4月自考(03179)生物化学(三)试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参与DNA复制的酶和因子包括( )

  • A.拓扑异构酶
  • B.DNA聚合酶
  • C.引物酶
  • D.DNA连接酶
  • E.限制性内切酶
9

水代谢紊乱的类型包括( )

  • A.低渗性脱水
  • B.等渗性脱水
  • C.高渗性脱水
  • D.局部水肿
  • E.全身浮肿
11

胆固醇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变为( )

  • A.雄性激素
  • B.雌性激素
  • C.胆汁酸盐
  • D.皮质激素
  • E.维生素D
12

下列维生素中属于脂溶性的是( )

  • A.维生素A
  • B.维生素B<sub>2</sub>
  • C.维生素C
  • D.维生素D<sub>3</sub>
  • E.维生素E
13

RNA分子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

  • A.参与细胞外物质的转运
  • B.运载氨基酸用于蛋白质合成
  • C.转录、传递遗传信息
  • D.组成核蛋白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 E.贮存遗传信息
14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 )

  • A.ALA合成酶
  • B.ALA脱水酶
  • C.HMG-CoA合成酶
  • D.乙酰CoA羧化酶
  • E.谷胱甘肽还原酶
15

胆汁酸的代谢特点是( )

  • A.在胆囊以血红素为原料合成,经血液进入全身组织发挥还原功能
  • B.在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经血液进入肌肉发挥氧化功能
  • C.在胆囊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经胆道进入肠道发挥乳化功能
  • D.在肝脏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经胆道进入肠道发挥消化功能
  • E.在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经胆道进入肠道发挥乳化功能
16

血浆蛋白中含量最少的一类是( )

  • A.白蛋白
  • B.α<sub>1</sub>-球蛋白
  • C.α<sub>2</sub>-球蛋白
  • D.β-球蛋白
  • E.γ-球蛋白
17

下列关于酸碱平衡与血氯浓度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氯浓度上升
  • B.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氯浓度下降
  • C.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氯浓度下降
  • D.无论是酸或碱中毒,血氯浓度均上升
  • E.无论是酸或碱中毒,血氯浓度均不受影响
18

肾脏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调节 CO<sub>2</sub>的排出量以控制血液中的碳酸量
  • B.调节O<sub>2</sub>的吸入量以控制红细胞中的HbO<sub>2</sub>量
  • C.排出和重吸收葡萄糖以调节血浆中的pH值
  • D.排出和重吸收碳酸氢盐以调节血浆中的pH值
  • E.排出和重吸收金属离子以调节尿液中的pH值
19

血浆中缓冲容量最大的缓冲对是( )

  • A.碳酸氢盐缓冲对
  • B.血浆蛋白缓冲对
  • C.血红蛋白缓冲对
  • D.磷酸氢盐缓冲对
  • E.硫酸氢盐缓冲对
20

下列关于体内酸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碳酸是主要挥发性酸
  • B.挥发性酸主要通过肺代谢
  • C.非挥发性酸主要通过皮肤汗腺排泄
  • D.酸性物质的体外来源包括柠檬酸、乳酸、醋酸等
  • E.体内非挥发性酸来源多样,包括多种有机酸及无机酸
21

在各种机体酸碱平衡失调中,血液pH<7.35的称为( )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偿性酸中毒
  • C.代谢性碱中毒
  • D.失代偿性酸中毒
  • E.失代偿性碱中毒
22

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是( )

  • A.K<sup>+</sup>Mg<sup>2+</sup>;Cl<sup>-</sup>和 HCO<sub>3</sub><sup>-</sup>。
  • B.Na<sup>+</sup>和K<sup>+</sup>; Cl<sup>-</sup>和 HCO<sub>3</sub><sup>-</sup>
  • C.K<sup>+</sup>Mg<sup>2+</sup>;有机和无机磷酸
  • D.Na<sup>+</sup>和K<sup>+</sup>;有机和无机磷酸
  • E.Na<sup>+</sup>和Mg<sup>2+</sup>;有机酸和蛋白质
23

“金施尔康”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人体所需的( )

  • A.抗体和维生素
  • B.激素和抗生素
  • C.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 D.维生素和抗生素
  • E.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4

临床上应用的GIK补液主要成分是( )

  • A.葡萄糖、抗生素和氯化钾
  • B.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钠
  • C.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
  • D.葡萄糖、抗生素和氯化钠
  • E.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氯化钾
25

下列不属于酶变构调节特点的是( )

  • A.含多个亚基聚合
  • B.有催化和调节亚基
  • C.代谢物常为变构剂
  • D.变构剂与酶共价结合
  • E.活性改变时伴有构象变化
26

下列酶中可受茶碱抑制,使cAMP半衰期延长的是( )

  • A.腺甘酸环化酶
  • B.鸟苷酸环化酶
  • C.磷酸二酯酶
  • D.蛋白激酶A
  • E.蛋白激酶G
27

tRNA运载氨基酸时连接氨基酸的键是( )

  • A.盐键
  • B.氢键
  • C.肽键
  • D.酯键
  • E.磷酸二酯键
28

一个基因中可转录生成RNA的DNA链是( )

  • A.亲代DNA
  • B.模板链
  • C.编码链
  • D.领头链
  • E.随从链
29

蛋白质翻译延长所需要的酶或因子是( )

  • A.解链酶
  • B.EF
  • C.IF
  • D.Rho因子
  • E.sigma因子
30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核苷酸的是( )

  • A.NAD<sup>+</sup>
  • B.NADP<sup>+</sup>
  • C.FAD
  • D.TPP
  • E.ATP
31

下列酶和蛋白因子中参与DNA复制的是( )

  • A.RNA聚合酶
  • B.DNA聚合酶
  • C.sigma因子
  • D.Rho因子
  • E.RF因子
32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体内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原料的是( )

  • A.一碳单位
  • B.天冬氨酸
  • C.谷氨酰胺
  • D.CO<sub>2</sub>
  • E.尿嘧啶
34

人体内氨基酸分解生成的游离氨主要去路是( )

  • A.在肝脏中合成尿素并通过肾脏排泄
  • B.在肾脏中合成尿素并排泄
  • C.在肝脏中合成尿酸并通过肾脏排泄
  • D.在肾脏中合成尿酸并排泄
  • E.在外周组织转变为氨基酸并重新利用
35

微粒体氧化体系的主要酶类是( )

  • A.羟化酶
  • B.过氧化氢酶
  • C.过氧化物酶
  • D.氨基酸氧化酶
  • E.超氧化物歧化酶
37

肠道内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机理是( )

  • A.小肠黏膜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 B.小肠黏膜细胞对蛋白质的有氧分解
  • C.小肠黏膜细胞对蛋白质的无氧代谢
  • D.肠道细菌对蛋白质的有氧分解
  • E.肠道细菌对蛋白质的无氧代谢
38

在人体内,ATP生成的最主要生化途径是( )

  • A.生物转化
  • B.氧化磷酸化
  • C.蛋白质磷酸化
  • D.磷酸戊糖途径
  • E.底物水平磷酸化
39

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时,最后一个递电子体是( )

  • A.辅酶Q
  • B.铁硫蛋白
  • C.细胞色素aa<sub>3</sub>
  • D.细胞色素b
  • E.细胞色素C
40

呼吸链上有一类黄素酶递氢体,它们的辅基是( )

  • A.NAD<sup>+</sup>
  • B.NADP<sup>+</sup>
  • C.CoQ
  • D.FMN和FAD
  • E.Cu<sup>2+</sup>和Fe<sup>2+</sup>
41

营养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为CO2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 )

  • A.有氧氧化
  • B.无氧氧化
  • C.生物氧化
  • D.生物转化
  • E.同化作用
42

血浆脂蛋白中,主要功能为清除血液“多余”胆固醇的是( )

  • A.乳糜微粒
  • B.极低密度脂蛋白
  • C.低密度脂蛋白
  • D.高密度脂蛋白
  • E.ρ-脂蛋白
43

三羧酸循环的起始反应是生成( )

  • A.草酰乙酸
  • B.柠檬酸
  • C.α-酮戊二酸
  • D.乙酰辅酶A
  • E.延胡索酸
44

人体的储存脂主要化学成分是( )

  • A.磷脂
  • B.甘油二酯
  • C.甘油三酯
  • D.胆固醇
  • E.胆固醇酯
45

酮体是一类小分子能源物质,它的主要来源和生成部位是( )

  • A.过量葡萄糖分解产物在肝脏转变而来
  • B.过量葡萄糖分解产物在肌肉转变而来
  • C.过量脂肪分解产物在肝脏转变而来
  • D.过量脂肪分解产物在肌肉转变而来
  • E.过量胆固醇分解产物在肝脏转变而来
46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代谢过程称为( )

  • A.糖酵解
  • B.有氧氧化
  • C.糖异生作用
  • D.糖原合成
  • E.磷酸戊糖途径
47

导致蚕豆病的生化机制是糖代谢某个关键酶先天缺陷,这个酶是( )

  • A.己糖激酶
  • B.葡萄糖激酶
  • C.糖原合成酶
  •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48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 )

  • A.提供磷酸戊糖和还原当量
  • B.提供糖原和还原当量
  • C.提供磷酸戊糖和ATP
  • D.提供乳酸和ATP
  • E.提供乙酰辅酶A和还原当量
49

维生素D3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 A.参与视黄醛的生成
  • B.抗不育和抗氧化
  • C.参与钙、磷代谢
  • D.参与凝血过程
  • E.参与形成辅酶A
50

别名为钴胺素的B族维生素是( )

  • A.维生素B<sub>1</sub>
  • B.维生素B<sub>2</sub>
  • C.维生素B<sub>3</sub>
  • D.维生素B<sub>6</sub>
  • E.维生素B<sub>12</sub>
51

tR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 )

  • A.α-螺旋
  • B.双螺旋
  • C.倒“L”型
  • D.三叶草型
  • E.环状超螺旋
52

结合酶分子中的非蛋白成分称为( )

  • A.酶蛋白
  • B.辅助因子
  • C.金属离子
  • D.辅酶
  • E.辅基
53

抗病毒药威利宁和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的药理机制是干扰( )

  • A.蛋白质的合成
  • B.糖原的合成
  • C.胆固醇的合成
  • D.核酸的合成
  • E.氨基酸的合成
54

细胞中90%的RNA存在于( )

  • A.细胞膜
  • B.细胞核
  • C.线粒体
  • D.细胞质
  • E.溶酶体
55

组成核酸的含氮有机碱中,英文简写为G的是( )

  • A.腺嘌呤
  • B.鸟嘌呤
  • C.胞嘧啶
  • D.尿嘧啶
  • E.胸腺嘧啶
56

单纯蛋白与结合蛋白的区别为是否含有( )

  • A.肽链
  • B.氨基酸
  • C.多个亚基
  • D.非蛋白辅基
  • E.四级结构
57

稳定蛋白质有序二级结构的主要次级键是( )

  • A.肽键
  • B.氢键
  • C.盐键
  • D.二硫键
  • E.磷酸二酯键
58

蛋白质分子组成中相对恒定的元素及其含量是( )

  • A.碳,14%
  • B.氢,15%
  • C.氮,16%
  • D.硫,l8%
  • E.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