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7月自考(03179)生物化学(三)试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细胞水平的调节机制包括( )

  • A.变构调节
  • B.化学修饰调节
  • C.酶含量调节
  • D.激素调节
  • E.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10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有( )

  • A.维持体液容量
  • B.调节酸碱平衡
  • C.维持晶体渗透压
  • D.决定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 E.作为辅酶参与代谢反应
11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

  • A.糖酵解
  • B.糖异生
  • C.糖原合成
  • D.糖原贮存
  • E.维持血糖浓度
12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征有( )

  • A.A与T之间有三个氢键
  • B.双螺旋的直径约为2mm
  • C.螺旋的螺距约为3.4nm
  • D.两条DNA单链方向反平行
  • E.含氮有机碱分布于螺旋外侧
13

核糖体含( )

  • A.起始因子结合部位
  • B.mRNA结合部位
  • C.氨基酰-tRNA结合位(A位)
  • D.肽酰基-tRNA结合位(P位)
  • E.转肽酶活性
14

结合胆红素是指( )

  • A.胆红素—白蛋白
  • B.胆红素—Y蛋白
  • C.胆红素—Z蛋白
  • D.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 E.尿胆红素
15

按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分类,不包括( )

  • A.胆固醇结石
  • B.胆汁酸盐结石
  • C.胆色素结石
  • D.无机钙盐结石
  • E.混合结石
16

空腹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依赖( )

  • A.肝糖原分解
  • B.肌糖原分解
  • C.糖异生
  • D.肝糖原合成
  • E.脂肪转化
17

血液中的CO2最主要的运输形式是( )

  • A.游离CO<sub>2</sub>
  • B.H<sub>2</sub>CO<sub>3</sub>
  • C.HCO<sub>3</sub><sup>-</sup>
  • D.甲酸Hb
  • E.氨基甲酸Hb
18

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中NaHCO3和H2CO3的变化是( )

  • A.NaHCO<sub>3</sub>上升,H<sub>2</sub>CO<sub>3</sub>下降或不变
  • B.NaHCO<sub>3</sub>下降,H<sub>2</sub>CO<sub>3</sub>下降或不变
  • C.NaHCO<sub>3</sub>上升,H<sub>2</sub>CO<sub>3</sub>上升或不变
  • D.NaHCO<sub>3</sub>上升或不变,H<sub>2</sub>CO<sub>3</sub>下降
  • E.NaHCO<sub>3</sub>下降或不变,H<sub>2</sub>CO<sub>3</sub>下降
19

血浆蛋白质的主要合成器官是( )

  • A.肝脏
  • B.血管
  • C.小肠
  • D.肾脏
  • E.脾脏
20

下列有关肺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排出CO2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 B.对固定酸的排出也有重要作用
  • C.CO2排出量受延髓呼吸中枢控制
  • D.肺对血中的碳酸氢盐的浓度不起调节作用
  • E.通过调节CO2的排出量以控制血液H2CO3含量
2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体内碱性物质来源的是( )

  • A.氨
  • B.胆碱
  • C.乙醇胺
  • D.阿斯匹林
  • E.碳酸氢钠
22

血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缓冲对是( )

  • A.磷酸盐缓冲对
  • B.血浆蛋白缓冲对
  • C.红细胞蛋白缓冲对
  • D.血浆碳酸氢盐缓冲对
  • E.红细胞碳酸氢盐缓冲对
23

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

  • A.钾离子
  • B.钠离子
  • C.镁离子
  • D.钙离子
  • E.氯离子
24

cAMP通过激活哪个酶发挥作用? ( )

  • A.蛋白激酶A
  • B.己糖激酶
  • C.乙酰辅酶A羧化酶
  • D.磷酸化酶
  • E.丙酮酸激酶
25

下列关于钙、磷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溶解状态的钙更易被吸收
  • B.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
  • C.钙、磷的吸收与年龄成正比
  • D.正常人磷的每日需求量比钙大
  • E.钙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被吸收
26

下列关于端粒酶的概念正确的是( )

  • A.特殊的逆转录酶
  • B.是一种RNA聚合酶
  • C.是一种DNA聚合酶
  • D.是一种核酶
  • E.是一种连接酶
27

通过细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信息物质为( )

  • A.肾上腺素
  • B.性激素
  • C.胰岛素
  • D.去甲肾上腺素
  • E.表皮生长因子
28

外显子代表( )

  • A.可转录的DNA序列
  • B.转录调节序列
  • C.结构基因序列
  • D.hnRNA所含非编码序列
  • E.hnRNA所含编码序列
29

启动子是指( )

  • A.DNA中能转录的序列
  • B.与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
  • C.与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
  • D.有转录终止信号的序列
  • E.与激活蛋白结合的序列
30

下列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中心法则阐明的是( )

  • A.RNA→RNA→蛋白质
  • B.RNA→DNA→蛋白质
  • C.DNA→RNA→蛋白质
  • D.RNA→蛋白质→RNA
  • E.蛋白质→DNA→RNA
31

不对称转录是指( )

  • A.从DNA链两侧开始转录
  • B.转录由5′→ 3′或3′→ 5′
  • C.模板链并非始终是同一条DNA链
  • D.有一条DNA链不含结构基因
  • E.有一条DNA链始终作为编码链
32

下列有关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RNA上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
  • B.每个密码子都可决定一个以上的氨基酸
  • C.所有密码子都决定着特定的氨基酸
  • D.起始密码有3个
  • E.终止密码共有2个
33

下列酶和蛋白质因子参与DNA复制的是( )

  • A.RNA聚合酶
  • B.р因子
  • C.δ因子
  • D.拓扑异构酶
  • E.鸟氨酸转氨酶
34

以m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的酶是( )

  • A.RNA聚合酶
  • B.DNA聚合酶
  • C.解链酶
  • D.DNA酶
  • E.逆转录酶
35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嘧啶类似物的是( )

  • A.腺嘌呤
  • B.6-巯基嘌呤
  • C.次黄嘌呤
  • D.5-氟尿嘧啶
  • E.氨甲蝶呤
36

甲状腺素对ATP的生成和分解的影响是( )

  • A.使ATP的合成和分解都加速
  • B.使ATP的合成和分解都减弱
  • C.使ATP的合成加速而分解减弱
  • D.使ATP的合成减弱而分解加速
  • E.对ATP的合成和分解均无影响
37

谷氨酸的氧化脱氨产物是( )

  • A.谷氨酰胺和无机氨
  • B.α-酮戊二酸和无机氨
  • C.γ-氨基丁酸和无机氨
  • D.γ-氨基丁酸和二氧化碳
  • E.谷氨酰胺和二氧化碳
38

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因素不包括( )

  • A.所含氨基酸的种类
  • B.所含氨基酸的数量
  • C.所含氨基酸的比例
  • D.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 E.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39

氰化物的中毒机理是抑制细胞色素( )

  • A.a<sub>3</sub>
  • B.b
  • C.B<sub>5</sub>
  • D.C
  • E.C<sub>1</sub>
40

生物体内ATP生成的最主要方式是( )

  • A.糖酵解
  • B.糖异生
  • C.氧化磷酸化
  • D.三羧酸循环
  • E.磷酸戊糖途径
41

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 A.b→aa<sub>3</sub>→c<sub>1</sub>→c
  • B.aa<sub>3</sub>→b→c<sub>1</sub>→c
  • C.b→c→c<sub>1</sub>→aa<sub>3</sub>
  • D.b→c<sub>1</sub>→c→aa<sub>3</sub>
  • E.c→c<sub>1</sub>→aa<sub>3</sub>→b
42

在我国,发病率高的高脂血症类型主要是( )

  • A.Ⅰ型和Ⅱ型
  • B.Ⅱ型和Ⅳ型
  • C.Ⅰ型和Ⅳ型
  • D.Ⅱ型和Ⅵ型
  • E.Ⅲ型和Ⅴ型
43

胆汁中帮助食物脂质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

  • A.磷脂
  • B.胆固醇
  • C.无机盐
  • D.胆色素
  • E.胆汁酸盐
44

脂肪酸在体内的主要分解方式是( )

  • A.α-氧化
  • B.β-氧化
  • C.ω-氧化
  • D.过氧化
  • E.无氧氧化
45

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

  • A.辅脂酶
  • B.乙酰辅酶A羧化酶
  • C.HMG—CoA合成酶
  • D.HMG—CoA还原酶
  • E.胆固醇脂酶
46

三羧酸循环的起始底物是( )

  • A.乙酰辅酶A和柠檬酸
  • B.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
  • C.乙酰辅酶A和丙酮酸
  • D.丙酮酸和草酰乙酸
  • E.乳酸和丙酮酸
47

在人体内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的维生素是( )

  • A.维生素A<sub>2</sub>
  • B.维生素D<sub>3</sub>
  • C.维生素K
  • D.维生素PP
  • E.维生素B<sub>6</sub>
48

在人体内进行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是( )

  • A.乳酸
  • B.丙酮酸
  • C.乙酰辅酶A
  • D.5-磷酸核酮糖
  • E.6-磷酸葡萄糖
49

高血糖的界定标准是:清晨安静空腹血糖浓度( )

  • A.>6.1 mg/mL
  • B.>6.1 mmol/L
  • C.>70 mg/dL
  • D.>7.0 mg/mL
  • E.>7.0 mmol/L
50

下列关于酶辅助因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

  • A.所有酶都含有辅助因子
  • B.金属离子是一类常见的辅助因子
  • C.有机辅助因子包括辅酶和辅基
  • D.辅酶中往往含有B族维生素
  • E.不同的酶分子可含有相同的辅助因子
51

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分子组成、结构有差异的酶称为( )

  • A.酶原
  • B.同工酶
  • C.关键酶
  • D.变构酶
  • E.多酶体系
52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 )

  • A.坏血病
  • B.脚气病
  • C.口角炎
  • D.糙皮病
  • E.佝偻病
53

细胞内能量分子ATP的化学性质是( )

  • A.脱氧核苷二磷酸
  • B.脱氧核苷三磷酸
  • C.核苷一磷酸
  • D.核苷二磷酸
  • E.核苷三磷酸
54

下列碱基只存在于RNA分子中而不存在于DNA分子中的是( )

  • A.腺嘌呤
  • B.胞嘧啶
  • C.鸟嘌呤
  • D.尿嘧啶
  • E.胸腺嘧啶
55

临床上常用的加热消毒、紫外线灭菌利用的主要原理是蛋白质的( )

  • A.大分子特性
  • B.变性
  • C.紫外吸收
  • D.沉淀反应
  • E.两性解离
56

tRNA的二级结构是( )

  • A.三叶草结构
  • B.倒L形结构
  • C.双螺旋结构
  • D.发夹结构
  • E.超螺旋结构
57

人的血红蛋白分子(Hb)是一种( )

  • A.由同一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 B.由两种不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 C.由两种不同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 D.由三种不同亚基组成的六聚体
  • E.由四种不同亚基组成的八聚体
58

蛋白质分子中最恒定的元素及其平均含量分别是( )

  • A.氮,16%
  • B.氧,6.25%
  • C.碳,16%
  • D.氢,2%
  • E.氮,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