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决策方案的提出
- B.法制部门的审查
- 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 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 E.检察部门的监督
- A.类比分析法
- B.饱和抽样法
- C.边界估计法
- D.类别分析法
- E.诱导性提问
-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 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 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 E.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
- A.理论渊源
- B.概念体系
- C.研究对象
- D.研究方法
- E.政策主体
- A.政策制定者
- B.专业机构
- C.政策执行者
- D.专业人员
- E.政策对象
- A.阶段性政策周期
- B.功能性政策周期
- C.反复性政策周期
- D.原因性政策周期
- A.公共产品
- B.公共代价
- C.公共利益
- D.公共要求
- A.20世纪30年代
- B.20世纪5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A.管仲
- B.孔子
- C.孟轲
- D.荀况
- A.头脑风暴法
- B.德尔菲法
- C.脚本写作
- D.个人判断法
-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
- 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
- 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
- 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
- A.替代式政策执行
- B.残缺式政策执行
- C.照搬式政策执行
- D.观望式政策执行
- A.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
- B.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
- C.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
- D.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
- A.横向监控
- B.纵向监控
- C.外部监控
- D.自下而上的监控
- A.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 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 C.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 D.非政府组织
- 24
-
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 A.立法机关
- B.行政机关
- C.司法机关
- 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 A.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 B.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 C.历史分析方法
-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 A.政策评估
- B.政策变通
- C.政策规划
- D.政策执行
- A.过程模型
- B.循环模型
- C.互适模型
- D.博奕模型
- 28
-
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 A.过程分析
- B.组织分析
- C.功能分析
- D.理性分析
- A.招聘制度
- B.奖惩制度
- C.听证制度
- D.考任制度
- A.全民公决
- B.委员会制
- C.行政首长负责制
- D.个人负责制
- A.改进政策制定
- B.促进经济发展
- 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 D.促进社会和谐
- A.国家结构
- B.政党制度
- C.政府体制
- D.选举制度
- 33
-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 A.政府议程
- B.行政议程
- C.正式议程
- D.公众议程
- A.外在创始模型
- B.动员模型
- C.内在创始模型
- D.史密斯模型
- A.后现代主义
- B.理性主义
- C.逻辑实证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 A.网状结构
- B.塔形结构
- C.链形结构
- D.群落结构
- 37
-
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C.20世纪50年代初
- D.20世纪60年代初
- A.《史记》
- B.《战国策》
- C.《资治通鉴》
- D.《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