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公共政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案例:2000年,人和镇被划为重庆市北部新区开发用地。根据拆迁补偿规定,拆迁的村民统一分配安置房。根据1999年颁布的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有几种情况可以得到“优惠”:一、一对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离了婚单独立户,就可以各分一套房,并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二、配偶为城镇户口且无住房,可以申请多分配一间屋。说得更明白些,离婚后再找个城里人结婚,分配的房子可以从一室一厅增加为两室一厅。两室一厅的房型更合理,在市场上卖得起价。于是,人和镇婚姻登记处门口变得像菜市场一样热闹起来。离婚分户,多分一套房子,成了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一种补偿手段。对此,管委会迅速做出了反应,申请将再婚增购房价格由安置优惠价调整为市场价的文件,被递送到了重庆市北部新区国土局。11月底,根据国土局的批复,管委会调整了再婚增购住房的价格。村民们一下子傻眼了:第二套房必须按市场价购买,哪有获利空间呢?失望的村民们涌到镇政府讨说法。但管委会对此态度鲜明:“我们是及时用新文件堵住了旧文件的漏洞。安置补偿标准是市有关部门经过研究后合理制定的,该标准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也考虑了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而事实上,此前已有专家测算:按重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拆迁补偿人均2.1万元仅能维持一个人生活3年多。对于很多2000年前后被征地的家庭来说,早已入不敷出。根据上面案例,试从政策执行再决策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政策执行再决策?(2分)(2)本案例中产生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依据或者原因有哪些?(5分)(3)从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分类看,本案属于哪些类型的再决策?(3分)(4)本案的政策执行再决策没有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5分)

9

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为( )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 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 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 D.公民的参与
  • E.社会价值的分配
10

韦伯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 )

  • A.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
  • B.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
  • C.认为社会行动包含动机和目标两个基本因素
  • D.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
  • E.主张价值无涉
11

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 )

  • A.执政党
  • B.领袖人物
  • C.在野党
  • D.利益集团
  • E.选民
12

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的环节包括( )

  • A.政策制定
  • B.政策执行
  • C.政策监控
  • D.政策评估
  • E.政策终结
13

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 )

  • A.法制部门的审查
  • B.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 C.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 D.通过议案
  • E.公布政策
14

美国的“现代问题研究所”属于( )

  • A.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 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 C.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 D.社会的政策研究组织
15

从政策过程和步骤的角度讨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是( )

  • A.麦考尔分析模式
  • B.韦伯分析模式
  • C.沃尔夫分析模式
  • D.邓恩分析模式
16

从政策涉及范围来说,国家政策预测是( )

  • A.宏观政策预测
  • B.中观政策预测
  • C.微观政策预测
  • D.系统政策预测
17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采取的试点评估法属于( )

  • A.“前—后”对比法
  • B.“投射—实施后”对比法
  • C.“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 D.“有—无“对比法
19

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 )

  • A.正式评估
  • B.非正式评估
  • C.事前评估
  • D.执行评估
20

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

  •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 D.执行评估和预测评估
21

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是( )

  • A.政策评估
  • B.政策监督
  • C.政策监控
  • D.政策控制
22

反映象征式政策执行的现象是( )

  • A.阳奉阴违
  • B.土政策
  • C.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 D.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3

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构建的是( )

  • A.过程模型
  • B.互适模型
  • C.循环模型
  • D.博弈模型
24

根据再决策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的哪一个阶段,可将其分为( )

  • A.现场再决策和反馈再决策
  • B.常规再决策和非常规再决策
  • C.突破型再决策和跟踪型再决策
  • D.整体再决策和局部再决策
25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是预测性评估依据中的( )

  • A.理论假说
  • B.价值体系
  • C.分析方法
  • D.实证结果
26

我国物价改革的目标不能是“一步到位”,而只能是“稳步实现”,这属于确定政策目标的( )

  • A.实事求是原则
  • B.面向未来原则
  • C.系统协调原则
  • D.伦理考量原则
27

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

  • A.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 B.不太民主的社会
  • C.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28

属于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 )

  • A.种族团结
  • B.焚烧国旗
  • C.虐待儿童
  • D.授奖仪式
30

属于政策终结推动力量的是( )

  • A.政策制定者
  • B.政策执行者
  • C.政策评估者
  • D.政策受益者
31

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代价关系中,严厉的环保政策属于( )

  • A.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
  • B.利益范围广而代价范围窄
  • C.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
  • D.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
32

1977年我国决定废止免试入学而改行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这属于( )

  • A.确定型政策
  • B.不确定型政策
  • C.风险型政策
  • D.竞争型政策
33

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属于( )

  • A.分配性政策
  • B.调节性政策
  • C.自我调节性政策
  • D.再分配政策
3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指公共政策特征的( )

  • A.权威性
  • B.稳定性
  • C.变动性
  • D.预见性
36

属于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是( )

  • A.政策诉求
  • B.政策宣传
  • C.政策替代
  • D.政策实验
37

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 )

  • A.有效的分级控制
  • B.严格的组合秩序
  • C.完善的层次分布
  • D.结构的有序化
38

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是( )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 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 C.《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 D.《政策科学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