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公共政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美国众议院正式就排华历史致歉美国国会华裔议员赵美心向众议院提出了683号议案。该议案旨在表达对《排华法案》等联邦法律给在美华人带来负面影响的歉意,再次承认美国的建国原则之一是所有人生而平等。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6月18日下午,众议院通过了该议案,对1882年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正式致歉。这一致歉是美国国会在《排华法案》废除之后首次承认这一歧视性法律的不公正性。1850年以前,华人移民美国者寥寥无几,自美国西部掀起“淘金热”后,进入美国的华人增加。此后,由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的需求,入美的华工人数每年都在万人以上。187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恶化,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19世纪以来的最高潮。愈来愈多的白人将失业归咎于任劳任怨的华人。恶性排华事件频发,反华情绪高涨,这些促成了美国国会《排华法案》的出台。1882年5月,第47届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排华法案》,此后由时任总统阿瑟签署成为法律。这一法案声称,华工的到来使得美国境内一些地方的良好秩序受到威胁,规定从任何外国港口将华工带至美国的船只将被认定为犯罪,美国州法院和联邦法院均不得给予华人美国公民身份,与此相悖的法律均被废除。二战期间,中美互为盟国。为了推动美国战争目标的实现,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国会于1943年撤销了《排华法案》,允许中国人成为美国公民。2009年,美国加州议会就《排华法案》向加州华人正式道歉,但美国国会迟迟不表歉意,这一反差曾经令人不安。(1)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2)试用政策终结的原理,分析美国废止《排华法案》的原因以及迟迟不向华人致歉的原因。

9

公共政策创新的内部动力主要有( )

  • A.政策主体的变革愿望
  • B.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 C.民众的诉求
  • D.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
  • E.政策本身的要求
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 )

  • A.政策成本评估
  • B.单一政策评估
  • C.政策需求评估
  • D.复合政策评估
  • E.政策效益评估
12

政策分析包含如下程序( )

  • A.定义
  • B.预测
  • C.规定
  • D.描述
  • E.评估
13

基于西方经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 )

  • A.规范最适模型
  • B.渐进主义模型
  • C.精英模型
  • D.集团模型
  • E.机构—制度模型
14

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被称作( )

  • A.政策效益
  • B.政策效果
  • C.政策效率
  • D.政策价值
15

在规划阶段,对政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被称作( )

  • A.非正式评估
  • B.预评估
  • C.正式评估
  • D.结果评估
16

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的评估被称作( )

  • A.政策效益评估
  • B.政策成本评估
  • C.政策影响评估
  • D.政策价值评估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经验、直观为主的政策评估方法逐渐演进的方向是( )

  • A.以技术计量和价值选择为主
  • B.以哲学思辨和价值选择为主
  • C.以制度分析和哲学思辨为主
  • D.以实验研究和理性选择为主
18

质化政策评估建立在( )

  • A.理想主义的基础之上
  • B.实证主义的基础之上
  • C.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
  • D.逻辑主义的基础之上
20

埃德文·阿曼达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

  • A.周期型
  • B.学习型
  • C.阶梯型
  • D.Z字型
21

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发表评论,这种形式的政策评估属于( )

  • A.内部评估
  • B.委托评估
  • C.正式评估
  • D.非正式评估
22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最主要和直接的作用是( )

  • A.为公共决策者服务
  • B.为政策教育与宣传服务
  • C.充当政策执行的马前卒
  • D.为政策目标的达成配置资源
23

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类的方法是( )

  • A.边界分析
  • B.类别分析
  • C.层次分析
  • D.假设分析
24

美国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提出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是( )

  • A.过程模型
  • B.互适模型
  • C.循环模型
  • D.博弈模型
25

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是( )

  • A.外在创始模型
  • B.内在创始模型
  • C.动员模型
  • D.三源流模型
29

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 )

  • A.省政府
  • B.乡政府
  • C.市政府
  • D.县政府
30

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 )

  • A.战略、战术、策略
  •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31

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 )

  •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33

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西蒙
  • B.德洛尔
  • C.泰勒
  • D.尤金·巴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