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自考2012年10月真题(0329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与外宾交往中必须注意的常用礼节包括()

  • A.日常交往礼节
  • B.见面时的礼节
  • C.谈话时的礼节
  • D.参加宴请的礼节
  • E.进入外宾办公室或住所时的礼节
15

现代道德规范的内涵就是社会公民超越血缘和亲缘关系的()

  • A.平等待人
  • B.互尊互爱
  • C.克己尊礼
  • D.真诚守信
  • E.宽容大度
16

采用避免直接冲突,善于心理换位的说服他人的技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A.从对方的需求出发,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 B.使自己等同于对方,越是等同于对方,你的说服就越有力量
  • C.反映对方的感受,考虑说服者的处境
  • D.提出大家公认的、能够取得对方认同的常识性问题。
  • E.自觉地运用换位思考,去接近、认识、理解对方,逐步打开对方的心理缺口
17

对相容原则的正确理解是()

  • A.相容就是谦让与宽宏大量、豁达与容人之短
  • B.相容就是宽容与宽以待人、抑制与自我调整
  • C.相容就是语言表达适度、举止适度
  • D.相容就是态度适度、表情适度
  • E.相容就是转换器、不是懦弱,而是自信
19

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讲的是夫妻之间要()

  • A.互信、互勉、互慰
  • B.互敬互爱、相敬如宾
  • C.互帮、互让、互谅
  • D.爱人有了外遇,要头脑冷静、耐心劝导、真诚信赖
20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

  • A.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
  • B.要求信教群众把爱党、爱国、爱教结合起来
  • C.宗教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 D.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 E.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迷信思想
22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中属于()

  • A.信息沟通层次
  • B.人际认知层次
  • C.归因层次
  • D.交往互动层次
23

正确对待自己的方法是()

  • A.利用自我的观察、自我的思想、自我的感受、自我的意图来认识自己
  • B.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过去相比
  • C.实事求是的肯定自己、实事求是的否定自己、尽量避免自我挫伤
  • D.根据社会上的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通过与社会上与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来认识自己
24

把非言语沟通分为四个符号系统即光学——动力符号系统、辅助语言符号系统、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视线接触符号系统的学者是()

  • A.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安德列耶娃
  • B.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C.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罗杰斯
  • D.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
26

人际交往的最原始、最低级的形式是()

  • A.本能型交往
  • B.规范型交往
  • C.原则型交往
  • D.功利型交往
27

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主要包括()

  • A.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 B.气质、能力与性格等
  • C.反应评价、社会比较、自我感觉等
  • D.自卑心理、妒忌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等
28

礼貌原则的核心是()

  • A.礼貌仪表
  • B.礼貌举止
  • C.礼貌用语
  • D.尊重他人
30

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 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 C.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D.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2

既是交往活动的发起者,又是交往结果的首先且直接受益者的是()

  • A.交往主体
  • B.交往对象
  • C.交往受众
  • D.交往客体
34

人际行为三维理论是以人际需要理论为基础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向、类型以及群体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美国学者舒茨
  • B.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教授
  • C.美国学者拉尔夫·林顿
  • D.美国学者洛特利斯伯格
35

角色实现的关键是()

  • A.角色扮演
  • B.角色期望
  • C.角色冲突
  • D.角色意识
36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人的生产不产生社会关系
  • B.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物质基础
  • C.思想意识决定了人际关系
  • D.物质交往是文化层次高的人主要的交往方式
37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人的社会性
  • B.人的创造性
  • C.人的主体性
  • D.人的能动性
38

以血缘关系为例,如果父母不养育未成年子女,或子女不赡养年迈体弱的父母,就可能被某一方或相关机构提起诉讼。这表明()

  •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