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自考2011年10月真题(0329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却仍然在原地踏步。对此他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到现在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四十口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了价钱。“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老板让人叫来了阿诺德,也叫他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卖的。阿诺德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有四十口袋,价钱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请根据案例回答问题:

①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向功能?(2分)

②此案例所反映的是①中的哪项功能,并说明其内涵。(8分)

12

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包括()

  • A.朋友关系
  • B.异性关系
  • C.代际关系
  • D.竞争关系
  • E.涉外关系
15

下列关于居住距离远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距离远近并不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 B.距离的远近只是影响人际关系各种因素之一
  • C.距离远近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 D.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距离的远近才会表现出作用
  • E.交往的频率与距离的远近成正比例的关系
16

人道原则的涵义包括()

  • A.爱护人的生命
  • B.尊重人的兴趣
  • C.关怀人的幸福
  • D.尊重人的人格
  • E.尊重人的权利
17

根据黄杰尧先生在《社会交往心理》一书的分析,羞怯心理的形成情况包括()

  • A.自卑性羞怯
  • B.虚伪性羞怯
  • C.敏感性羞怯
  • D.挫折性羞怯
  • E.习惯性羞怯
18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反映出的是()

  • A.竞争的普遍性
  • B.竞争的社会性
  • C.竞争的历史性
  • D.竞争与合作的有机结合
19

交往手段可分为语言手段和物质手段两类,其中语言手段包括()

  • A.有声语言
  • B.书面语言
  • C.体态语言
  • D.辅助语言
  • E.类语言
21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找班门”这句话的意义反映在竞争关系的交往技法中属于()

  • A.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观念的技法
  • B.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敢于挑战自我的技法
  • C.在竞争中乐于合作的技法
  • D.诚信是竞争成功的重要法宝的技法
22

朋友关系的调适技法不包括()

  • A.要顾大局、不计私怨、学会理解他人
  • B.要有诚心,要讲信用
  • C.要重感情、重情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 D.以慎重为原则,积极选择至友
24

属于完善主体技法的是()

  • A.了解他人的技法
  • B.说服他人的技法
  • C.求助他人的技法
  • D.正确认识自己的技法
2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于完善主体的技法中属于()

  • A.正确认识自己的范畴
  • B.恰当自我介绍范畴
  • C.适度的自我暴露范畴
  • D.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范畴
26

在下列原则中,体现了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的是()

  • A.诚信原则
  • B.平等原则
  • C.互利原则
  • D.择善原则
27

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包括()

  • A.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B.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C.仪表风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D.理想信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应用于诚信原则中,反映的是()

  • A.诚信原则是世界性法律原则
  • B.诚信原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 C.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 D.诚信原则是做人之本
29

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

  • A.人的需要和动机
  • B.人的社会地位和知识层次
  • C.人的理想和信念
  • D.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1

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包括()

  •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
  • B.交往手段、交往环境
  • C.利益、情感、尊严
  • D.交往目的、交往过程、交往内容
3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形成人际关系具体条件中属于()

  • A.相互接触
  • B.相互悦纳
  • C.互相补充
  • D.相互近似
34

“以等级差别为准则”是()

  • A.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的特征
  • B.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的特征
  • C.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的特征
  • D.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的特征
35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趋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以()

  • A.交往与生产力为题目
  • B.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为题目
  • C.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为题目
  • D.社会条件下的交往为题目
37

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利益
  • B.血缘
  • C.亲缘
  • D.地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