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自考2016年10月真题(0329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4

法律关系与道德关系的区别在于()

  • A.规定方式不同
  • B.产生的时间不同
  • C.作用不同
  • D.执行机构不同
  • E.强制程度不同
15

人的仪表包括()

  • A.相貌
  • B.性格特征
  • C.穿着
  • D.仪态
  • E.风度
16

业缘关系的特征表现为()

  • A.间接性
  • B.调节的两重性
  • C.角色行为的差异性
  • D.直接性
  • E.获取性
17

“人际第一关系”表现为()

  • A.上下级关系、伙伴关系、竞争关系
  • B.同乡关系、邻里关系
  • C.球友、棋友、舞伴关系
  • D.血缘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
18

个性系统的动力子系统的构成包括()

  • A.需要、动机
  • B.理想、兴趣
  • C.认识、情感、意志活动
  • D.能力特征、性格特征
  • E.信念、世界观
19

政治关系一般包括()

  • A.阶级关系
  • B.党派关系
  • C.民族关系
  • D.国际关系
  • E.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2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的是()

  • A.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
  • B.人际关系的显性因素
  • C.人际关系的功能
  • D.人际关系的交往情境
24

“原始社会的平等关系,阶级社会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说明的是()

  • A.消费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
  • B.政治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
  • C.交换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
  • D.分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
25

不属于构成人际关系内在因素的是()

  • A.交往主体
  • B.利益
  • C.情感
  • D.尊严
26

“音量、节奏、停顿、沉默”等可归属的语言类型是()

  • A.体态语言
  • B.有声语言
  • C.书面语言
  • D.辅助语言
27

“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定义的是()

  • A.人际关系的功能
  • B.人际关系的类型
  • C.人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 D.人际关系的结构
28

英国的珍妮·古道尔于1971年出版了()

  • A.《黑猩猩在召唤》
  • B.《猿猴社会》
  • C.《感情的猿人》
  • D.《猿猴家书》
29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等级差别为准则,以土地占有为标准”是()

  • A.原始社会血缘关系的特点
  • B.奴隶社会依附关系的特点
  • C.封建社会宗法关系的特点
  • D.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特点
30

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的学者是()

  • A.美国社会学家D·P·约翰逊
  • B.美国学者哈里斯
  • C.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
  • D.前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
31

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是()

  • A.相互接触、相互近似
  • B.注意、吸引、适应、融合、依附
  • C.相互补充、相互悦纳
  • D.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32

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的情境系统包含的要素是()

  • A.父母、成人、儿童
  • B.交往手段、交往条件、交往情境
  • C.主体、交往对象、交往双方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 D.交往目的、交往过程、交往内容
33

乔治·C·霍曼斯的人际关系理论是()

  • A.人群关系理论
  • B.人际交换理论
  • C.人际需要理论
  • D.社会交往理论
34

戏剧交往理论又被称之为()

  • A.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 B.印象管理理论
  • C.认识平衡理论
  • D.人际交换理论
36

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 B.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 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37

“海随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了物质生产对于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具体表现()

  • A.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 B.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
  • C.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
  • D.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
38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

  • A.自然科学
  • B.思维科学
  • C.社会科学
  • D.工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