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核实型问句
- 10
-
探询性辩说
- 11
-
排中律
- 12
-
反释倒解
- A.父母和子女见面时
- B.参加社交活动时
- C.客人来访时
- D.到外单位办事,对方不认识时
- E.老朋友会面时
- A.现实性
- B.艺术性
- C.整体性
- D.协调性
- E.应变性
- 15
-
交错词
- A.语言目的的确定性
- B.语言目的的非确定性
- C.语言规范的多变性
- D.语言场合的复杂性
- E.语言形式的多样性
- A.抽象型
- B.若愚型
- C.忠告型
- D.警策型
- E.总结型
- 18
-
动态体语可分为( )
- A.手势语
- B.身势语
- C.表情语
- D.接触语
- E.界域语
- A.可以先否定后肯定
- B.不能先否定后肯定
- C.可以先肯定后否定
- D.不能先肯定后否定
- E.只能先否定后肯定
- A.等义词
- B.近义词
- C.交错词
- D.同音词
- E.同形词
- A.肯定条件式
- B.肯定结果式
- C.否定条件式
- D.否定结果式
- E.肯定条件结果式
- A.有声语言
- B.书面语言
- C.体态语言
- D.辅助语言
- E.标识语言
- 23
-
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 )
- A.象形
- B.指事
- C.会意
- D.形声
- E.表音
- A.寓言意外
- B.妙设悬念
- C.一语双关
- D.借助名人
- A.形象是唯一的信息载体
- B.声音是唯一的信息载体
- C.手势是唯一的信息载体
- D.表情是唯一的信息载体
- A.统一关系
- B.等同关系
- C.并列关系
- D.矛盾关系
- A.独创道理
- B.避实就虚
- C.巧引典据
- D.含蓄威慑
- A.泛称
- B.尊称
- C.谦称
- D.类称
- A.非正式的场合
- B.比较特殊的场合
- C.外交场合
- D.任何一种场合
- A.交往对象
- B.交往主体
- C.交往手段
- D.交往目的
- A.观察
- B.阅读
- C.倾听
- D.猜测
- A.正名法
- B.喻证法
- C.例证法
- D.指理法
- A.时机
- B.空间
- C.关系
- D.语境
- A.斯图尔德
- B.拉斯韦尔
- C.奥斯古德
- D.施拉姆
- A.20世纪40年代
- B.20世纪5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
- D.20世纪70年代
- A.信息发布的过程
- B.信息传递的过程
- C.信息交换的过程
- D.信息反馈的过程
- 37
-
广义语境即( )
- A.言辞语境
- B.言辞外语境
- C.语音语境
- D.语音外语境
- A.定义
- B.划分
- C.限制
- D.概括
- A.时尚
- B.舆论
- C.风俗习惯
- D.流言
- A.模仿
- B.感染
- C.从众
- D.服从
- A.交流信息
- B.联络感情
- C.引起行为
- D.改变态度
- A.词
- B.词素
- C.词组
- D.词义
- A.间接传播
- B.直接传播
- C.人际传播
- D.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