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依恋行为
- 10
-
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
- 11
-
心境
- 12
-
焦虑障碍
- 13
-
概念
- A.150%
- B.120%
- C.80%
- D.60%
- A.否认
- B.文饰
- C.投射
- D.反向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粘液质
- D.抑郁质
- A.社会干扰
- B.社会助长
- C.群体极化
- D.去个体化
- A.需要
- B.动机
- C.诱因
- D.兴趣
- A.再测信度
- B.内容效度
- C.内部一致性信度
- D.构想效度
- A.启发式
- B.手段——目的分析法
- C.爬山法
- D.算法式
- A.20~20000赫兹
- B.30~25000赫兹
- C.40~20000赫兹
- D.50~25000赫兹
- A.编码
- B.注意
- C.储存
- D.复述
- A.反应变量
- B.控制变量
- C.环境变量
- D.不可控制变量
- A.皮亚杰
- B.劳伦兹
- C.华生
- D.弗洛伊德
- A.转移
- B.升华
- C.压抑
- D.补偿
- 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 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
- 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
- A.罗夏克墨渍测验
- 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
- 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
- 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
- A.动力功能
- B.健康功能
- C.调控功能
- D.信号功能
- 29
-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类和比较
- B.分析和综合
- C.抽象和概括
- D.具体化和系统化
- A.0.8
- B.1.25
- C.80
- D.125
- A.识记
- B.保持
- C.回忆
- D.再认
- A.韦伯比率
- B.平行关系
- C.正比关系
- D.反比关系
- A.信息源
- B.反馈者
- C.信息
- D.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