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1

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包括( )

  • A.天下为公
  • B.驱除鞑虏
  • C.平均地权
  • D.恢复中华
  • E.创立合众政府
12

清末礼法之争中,属于法理派的代表人物有( )

  • A.沈家本
  • B.杨度
  • C.张之洞
  • D.劳乃宣
  • E.戴鸿慈
13

下列属于西晋刘颂“重法”主张的内容有( )

  • A.复肉刑
  • B.纲举网疏
  • 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
  • D.理直刑正
  • E.以律断罪
14

下列能够体现汉初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内容有( )

  • A.轻徭薄赋
  • B.平狱缓刑
  • C.横征暴敛
  • D.专任刑罚
  • E.扫除烦苛
15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一贯之精神概括为( )

  • A.仁恕、中庸、平等
  • B.民有、民治、民享
  • C.中庸、自由、博爱
  • D.自由、平等、博爱
17

下列关于墨家“刑赏论”表述正确的有( )

  • A.刑赏要及时、准确
  • B.刑赏应与舆论、道德一致
  • C.刑赏要公正无私
  • D.应该无为而治
  • E.不杀无辜,不失有罪
18

梁启超早期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后期转而强调实行( )

  • A.君主独裁
  • B.民主立宪
  • C.开明专制
  • D.民主共和
19

晚清公开主张“废军统,倡民主”的维新志士是( )

  • A.谭嗣同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张之洞
21

“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的法律主张出自( )

  • A.曾国藩
  • B.张之洞
  • C.王夫之
  • D.沈家本
22

《大同书》的作者是( )

  • A.曾国藩
  • B.张之洞
  • C.谭嗣同
  • D.严复
24

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纲领是( )

  • A.《资政新篇》
  • B.《天朝田亩制度》
  • C.《大同书》
  • D.《资治通鉴》
25

宋代王安石批评当时“无法度”,其理由在于( )

  • A.多不合乎先王之政
  • B.多合先王之政
  • C.繁如秋荼,密于凝脂
  • D.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27

在王夫之看来,立法必须体现( )

  • A.一己之私
  • B.天下之公
  • C.一家之公
  • D.一姓之私
28

明代丘濬主张国家法律制度应体现“天意” ,其思想最远可追溯至( )

  • A.董仲舒的“天谴”说
  • B.韩愈的“天刑”说
  • C.柳宗元的“天刑”说
  • D.刘禹锡的“天论”
29

下列与王安石“三不足”变法理论表述相悖的是( )

  • A.天变不足畏
  • B.祖宗不足法
  • C.祖宗尽可法
  • D.人言不足恤
30

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深远的理学发萌于( )

  • A.魏晋
  • B.唐代前期
  • C.五代
  • D.唐中后期
33

唐律规定“子孙违犯教令”应处刑罚,所反映的封建纲常是( )

  • A.夫为妻纲
  • B.君为臣纲C. 父为子纲
  • C.三从四德
34

魏晋时期,明确提出“无君论”的思想家是( )

  • A.拓跋宏
  • B.嵇康
  • C.鲍敬言
  • D.王弼
35

唐初李渊颁布《武德律》 ,所贯彻的立法原则是( )

  • A.务在宽简,取便于时
  • B.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 C.务在严刻,与民更始
  • D.天命天罚,德主刑辅
36

“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说法出自( )

  • A.陆贾
  • B.贾谊
  • C.刘向
  • D.桑弘羊
37

秦始皇所利用的“五德始终说”出自( )

  • A.法家
  • B.儒家
  • C.道家
  • D.阴阳五行家
40

下列与道家无为思想相符的说法是( )

  • A.决胜明智,民利百倍
  • B.天命无常,惟德是辅
  • C.法令滋彰,盗贼无有
  • D.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2

下列说法中,与荀子“隆礼重法”主张相符的是( )

  • A.治之经,礼与刑
  • B.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
  • C.学而优则仕
  • D.有治人,无治法
44

先秦时期,“以德配天”说的最早提出者是( )

  • A.周公
  • B.商纣王
  • C.周武王
  • D.夏桀
45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说法出自( )

  • A.《礼记》
  • B.《左传》
  • C.《论语》
  • D.《尚书·洛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