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 B.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
- C.各国有权在南极自由地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并增进相互间的国际合作
- D.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制度
- E.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有序开发机制
- A.征收基本农田
- B.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
- C.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
- D.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0公顷
- E.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35公顷
- A.他人的财产权
- B.本人的财产权
- C.他人的人身权
- D.本人的人身权
- E.他人的环境权
- A.在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 B.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须经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 C.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 D.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等活动
- E.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 A.工业园区
- B.医疗区
- C.文教科研区
- D.机关办公区
- E.居民生活区
- A.责令限期改正
- B.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 C.警告
- D.罚款
- E.责令关闭
- A.企事业单位
- B.环境保护团体
- C.公民
- D.国家机关
- E.国家
- A.环境费
- B.污染赔偿
- C.环境税
- D.生态补偿金
- E.环境治理费
- A.不可抗力
- B.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达标
- C.受害人的过错
- D.第三人原因
- A.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
- B.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 C.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 D.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 A.2倍
- B.3倍
- C.2倍以上5倍以下
- D.3倍以上5倍以下
- A.2年
- B.3年
- C.6年
- D.20年
- A.京都
- B.斯德哥尔摩
- C.里约热内卢
- D.柏林
- A.国务院
-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C.省级人民政府
- D.水资源所在地人民政府
- A.过错责任原则
- B.无过错责任原则
- C.公平责任原则
- D.危险责任原则
- A.支付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 B.支付一次性补偿金
- C.有偿使用占用耕地
- D.占多少垦多少
- A.工业用水
- B.农业用水
- C.城市用水
- D.居民生活用水
- A.省级人民政府
- B.国务院
- C.省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 D.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 A.《环境保护法》
- B.《水污染防治法》
- C.《水法》
-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A.减量化
- B.再利用
- C.资源化
- D.无害化
- A.抢修作业
- B.抢险作业
- C.生产工艺必需的连续作业
- D.住宅装修作业
- A.对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B.对地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C.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D.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A.污染者付费
- B.受益者付费
- C.使用者付费
- D.开发者付费
- A.三级保护区
- B.缓冲区
- C.准保护区
- D.储备区
- A.被评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
- B.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
- C.遇有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
- D.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 A.开发项目
- B.开发行为
- C.建设项目
- D.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 A.公众参与原则
- B.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
- C.受益者负担原则
- D.预防原则
- A.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一切环境要素
- B.科学研究证明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
- C.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空间和物质构成的环境要素
- D.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影响且人类行为可以影响、调节或支配的环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