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环境标准
- B.环境影响评价
- C.风险评估
- D.许可证
- E.限制或禁止性措施
- A.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地下水
- B.流经农村集体组织的河流中的水
- C.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
- 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湖泊水
- E.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中的水
- 11
-
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 )
- A.可使用性
- B.相对性
- C.整体性
- D.地域性
- E.有限性
- A.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B.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 C.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D.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 E.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向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
- A.工业固体废物
- B.城市生活垃圾
- C.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 D.危险废物
- E.放射性固体废物
- A.破坏海洋生态
- B.破坏海洋工程
- C.破坏海洋保护区
- D.破坏海洋水产资源
- E.破坏海岸工程
- A.综合性原则
- B.区域性原则
- C.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 D.预测性原则
- E.技术性原则
- A.由政府政策决定
- B.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特有
- C.体现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
- D.适用于所有的法律部门
- E.对环境与资源保护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
- A.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
- B.区域性多边环境条约
- C.双边环境条约
- D.双边或多边环境协定
- A.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
- B.1997年京都议定书
- C.1997年维也纳议定书
- D.2000年卡塔赫纳议定书
- A.核心区
- B.缓冲区
- C.实验区
- D.外围地带
- A.矿区污染治理
- B.矿区生态补偿
- C.矿产资源开采
- D.矿产资源勘查
- A.水生动物资源费和水生植物资源费
- B.鱼类渔业资源费和海藻类渔业资源费
- C.海洋渔业资源费和内陆渔业资源费
- D.淡水渔业资源费和海水渔业资源费
- A.国家、集体或个人
- B.国家或集体
- C.国家
- D.集体
- A.在交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 B.经批准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 C.只能进境处置,不能堆放
- D.禁止进境倾倒、堆放和处置
- A.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
- B.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A.80%以上
- B.75%以上
- C.70%以上
- D.65%以上
- A.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 B.核设施流出物监测一般规定
- C.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 D.辐射防护规定
- A.建筑施工噪声
- B.交通运输噪声
- C.工业噪声
- D.社会生活噪声
-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 B.森林植被恢复基金
- C.林业基金
- D.退耕还林补偿基金
- A.责令限期治理
- B.责令关闭
-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
- A.按照直接损失的1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10万元
- B.按照直接损失的2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
- C.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30万元
- D.按照直接损失的5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 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 B.无过错责任原则
- C.严格责任原则
- D.危险责任原则
- A.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
- B.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
- C.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 D.酸雨控制区并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 A.行政仲裁
- B.行政处罚
- C.行政调解
- D.行政裁决
- A.确认取得
- B.授予取得
- C.转让取得
- D.开发利用取得
- A.环境质量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方法标准
- D.环境基础标准
-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D.《固体废物综合排放标准》
- A.海域建设规划
- B.土地利用规划
- C.城市建设规划
- D.区域开发规划
- A.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一切环境要素
- B.科学研究证明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
- C.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空间和物质构成的环境要素
- D.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影响且人类行为可以影响、调节或支配的环境要素
- A.1954年
- B.1972年
- C.1978年
- D.1982年
- A.《里约宣言》
- B.《我们共同的未来》
- C.《21世纪议程》
- D.《增长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