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下列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一般原则的有( )

  • A.国家主权至上原则
  •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 C.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 D.谨慎原则
  • E.污染者负担原则
10

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包括的要素有( )

  • A.条例
  • B.框架条约
  • C.议定书
  • D.附件
  • E.通知
11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
  • B.领海及毗连区
  • C.我国渔民在公海上的传统捕鱼区
  • D.专属经济区
  • E.大陆架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12

根据《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环境标准分为( )

  • A.环境质量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 E.环境基础标准
13

我国《草原法》中所称的草原包括( )

  • A.草山
  • B.撂荒后的耕地
  • C.高寒荒原
  • D.戈壁滩
  • E.草地
14

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部分有( )

  •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 D.环境标准
  •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15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包括( )

  • A.“环境公共财产”论
  • B.“公共信托”论
  • C.“公民财产权”论
  • D.“公民环境权”论
  • E.“环境国有财产”论
16

目前,对于南极的国际法律管制体制主要是1959年的( )

  • A.《养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
  • B.《南极条约》
  • C.《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
  • D.《管制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的公约》
17

组成生态系统的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之外,还有( )

  • A.绿色植物及单细胞藻类
  • B.所有动物
  • C.分解者
  • D.无生命物质
  • E.有生命物质
20

渔业资源主要有六大类,除鱼类、虾蟹类、贝类之外,还有( )

  • A.海藻类、淡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 B.海藻类、海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 C.海藻类、可食用水生动植物类和其他类
  • D.海草类、海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21

下列关于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中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是( )

  • A.某农药经营者未经法定机构检验,继续销售超过质量保证期的农药
  • B.某农场在其种植的蔬菜上大量喷施剧毒农药
  • C.马某购买了一种农药,因看不懂说明书,请店员解说使用方法,却无人理睬
  • D.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23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三类,即( )

  • A.农村用地、城市用地和未利用地
  • B.农用地、非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 C.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 D.耕地、非耕地和城市用地
24

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卸、存放中符合安全规定的是( )

  • A.某工厂未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上安装必要的防爆、泄压设施
  • B.装卸工人在搬运危险化学品时随意拖拉、猛烈撞击、抛掷
  • C.为确保安全,某港口修建了危险化学品专用码头和仓库
  • D.库房工作人员对大量危险化学品未进行检查和登记,即运入存放
26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 )

  • A.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 B.海水的污染防治
  • C.雪山、冰川的污染防治
  • D.管道水体的污染防治
28

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 )

  • A.ISO14000系列标准
  • B.ISO9000系列标准
  • C.GB14000系列标准
  • D.GB9000系列标准
29

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 )

  • A.种类
  • B.浓度
  • C.排放源的高度
  • D.来源
30

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中,除污染种类繁杂和污染扩散范围大之外,还有( )

  • A.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
  • B.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 C.污染危害难以控制
  • D.污染危害对人类影响不大
3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 )

  • A.单项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 B.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 C.规划和建设项目
  • D.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
32

在我国,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三种方式,除法定取得外,还有( )

  • A.天然孳息和开发利用取得
  • B.继受取得和天然孳息
  • C.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
  • D.自然添附和开发利用取得
33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不少国家总结了治理阶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变了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采取了( )

  •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 B.“边污染,边治理”措施
  • C.“限制污染,及时治理”措施
  • D.“浓度控制,净化处理”措施
34

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 )

  • A.村镇规划
  • B.土地利用规划
  • C.综合利用规划
  • D.详细规划
35

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 )

  • A.保护自然资源
  • B.防治环境污染
  • C.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 D.体现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
36

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 )

  • A.一定要努力满足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 B.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C.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 D.应当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37

最早使用“公害”一词的是日本在1896年颁布的( )

  • A.《河流与港口法》
  • B.《矿业法》
  • C.《制碱业管理法》
  • D.《河川法》
39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 )

  • 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 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组成
  • C.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 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组成
40

下列能够作为环境法律保护对象的是( )

  • A.太阳
  • B.阳光
  • C.生物圈
  • D.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