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行政违法
- 8
-
行政程序法
- 9
-
行政给付
- 10
-
行政征收
- 11
-
内部行政行为
- A.金钱赔偿
- B.返还财产
- C.恢复原状
- D.精神损害赔偿
- E.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 A.主体要件
- B.主观要件
- C.客观要件
- D.功能要件
- E.时间要件
- 14
-
行政立法的原则包括()
- A.依法立法原则
- B.民主立法原则
- C.科学立法原则
- D.立法效率原则
- E.立法优先原则
- A.行政赔偿判决
- B.撤销判决
- C.确认判决
- D.变更判决
- E.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 A.行政补偿前提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违法
- B.行政补偿只能发生在损失之后
- C.对行政补偿不服不能提出行政诉讼
- D.行政补偿只能是金钱补偿
- A.行政机关合法
- B.人员合法
- C.委托合法
- D.时间合法
- E.步骤合法
- A.6个月
- B.1年
- C.2年
- D.4年
- A.按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 B.按当年当月职工日平均工资
- C.按申请人上年度实际日工资
- D.按当地居民日平均生活费
- A.只能是原告所在地法院
- B.只能是被告所在地法院
- C.原告和被告所在地法院都有管辖权
- D.被告的上一级机关所在地法院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A.张某的父母
- B.张某所在街道
- C.张某就读的学校
- D.张某本人
- A.国防行为
- B.外交行为
- C.行政立法
- D.行政处罚
- A.某企业诉某县工商局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案件
- B.王某诉某海关对其违法罚款的案件
- C.赵某诉某乡政府违法收费的案件
- D.王某诉某区公安局违法拘留的案件
- A.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同意并记录在案
- B.申请人死亡
- C.被申请人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 D.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作出决定
- A.行政复议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 B.行政复议只审查行政行为的适当性
- C.行政复议既要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要审查行政行为的适当性
- D.行政复议只审查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 A.行政复议申请人
- B.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 C.行政复议代理人
- D.行政复议第三人
- A.狭义上的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
- B.行政不当针对的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 C.行政不当不需要承担行政责任
- D.行政不当指不合理、不适当的行为
- A.程序公正原则
- B.效率原则
- C.权责统一原则
- D.相对人参与原则
- A.行政指导具有强制力
- B.行政指导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 C.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
- D.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
- A.涉及个人隐私的听证
- B.涉及商业秘密的听证
- C.涉及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听证
- D.涉及国家秘密的听证
- A.行政许可
- B.行政奖励
- C.行政立法
- D.行政处罚
- A.刘某被交警罚款100元
- B.某超市被工商部门罚款1000元
- C.某企业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业整顿
- D.王某被某县公安局通报批评
- A.20元以下
- B.50元以下
- C.100元以下
- D.200元以下
-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
- 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
- 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
- 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
- A.10以下
- B.15日以下
- C.30日以下
- D.60日以一卜
- A.行政命令
- B.行政指导
- C.行政裁决
- D.行政诉讼
- A.授予荣誉称号
- B.发给奖品
- C.发给奖金
- D.晋职
-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 A.有效行政行为
- B.无效行政行为
- C.可撤销行政行为
-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 A.7个工作日
- B.10个工作日
- C.20个工作日
- D.30个工作日
- A.行政强制
- B.行政征收
- C.行政许可
- D.行政处罚
- A.行政司法权
- B.行政先行处置权
- C.获得社会协助权
- D.行政强制执行权
-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 C.民事法律关系
- D.刑事法律关系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 A.君主
- B.政党
- C.宪法和法律
- D.法院